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85646
大小:55.4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30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郑宗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郑宗江郑宗江(江苏省南京军区司令部门诊部江苏南京210016)【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22-02中药在临床工作中一直被广泛应用,中西医结合往往疗效显著。但长期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其实不然,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又能致病,中药对人体也有不利的一面,随着其新品种,新剂型的开发,中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不仅不能忽视中药的不良反应,而且还有必要切实加强并广泛提倡科学合理地使用中
2、药。1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1.1过量使用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有些医生随意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病人超量服用;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药。实际上,超剂量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1.2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体质各不相同,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差别较大。一般来说,成年人机体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转化代谢能力强,敏感性低,耐
3、药性强,不易岀现不良反应。而老人和小孩则相反,老人由于脏腑功能减弱或患多种慢性疾病,小孩由于脏腑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耐受力低,易出现不良反应。不同性別,其体质也不同,如雌雄激素水平,妇女有月经期及妊娠,势子则无等,这些差别均能影响机体对中药的敏感性与耐受性。不同种族的人,在遗传和变异规律的支配下,其体质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与耐受性不同。少数敏感体质及特异性遗传体质患者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往往与药物的药理、毒理及用法、用量等无关。肝、肾功能异常者易出现不良反应。1.3药物自身因素某些中药自身含有毒性成分,如附子含有的乌头碱。有的中药具有多种功效,
4、可以发挥多方面的药效作用,在正确的用法、用量下也可能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如使用大黄活血通经,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因其又能清热攻下,而出现了腹泻、腹痛或恶心等症状的不良反应。有的中药可包括一个品种或多个品种,由于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其不良反应存在差异性。如传统用的木通有白木通、川木通、关木通等品种,其中关木通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损害。1.4人为因素如果对中药的药性了解不详,盲目用药,就会适得其反,或有些中药制剂和其他药物配伍不当,都可能人为地造成不良反应,使机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氟哌酸等嗤
5、诺酮类药物配伍时,会立即出现浑浊,有吋有絮状沉淀,有时析出结晶等。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酹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较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应尽量单独使用,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1.5剂型因素中药组成成分复杂,每味中药就含有多种成分,有些中药在其有效成分、药理、毒理不其明了的情况下轻易改变剂型,加之中药注射剂提纯程度不够或杂质过多常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从2006年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到2008年的“刺五加注射液事件”、“茵梔黄注射液事件”,再到2009年发生的“双黄连注射液事件”,
6、中药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2提高中药安全应用的途径2.1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政府管理部门除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中药的管理,保障合理用药外,还应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模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中草药,应杜绝品种混乱现象。药材的采收、加工、炮制和贮藏条件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避免外界环境对中药的污染。对于中成药和中药制剂,在其有效成分不甚明了的情况下,加强制备工艺尤为重要,生产过程必须按药典,部颁和地方标准进行质量控制。2.2坚持辨证论治和合理用药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的药物。违背中医药学理论使用中药,不但达不到防病、
7、治病的目的,反而会有害健康。必须始终坚持辨证论治,综合考虑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药物,适当配伍,以求减毒增效。中西药联用吋,一定要避免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使用中药应在把握好剂量的同吋,兼顾疗程,服药时间不宜过长,服药不宜过量,如此才能达到有益无害的治疗目的。2.3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宣传中药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它在发挥防治作用的同时,也有不良反应。医务人员要教育患者遵循医嘱用药,切勿擅自行事,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于采用中西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要特别交代清楚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00多万住院患者,其中至少250
8、万人入院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有关,而我国多数公众对中药安全性存在着片面的理解和错误的认识。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必须正视中药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