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8075
大小:4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29
《浅议儒家廉政思想与当代廉政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班毕业论文浅议儒家廉政思想与当代廉政建设班级:***姓名:***单位:***二〇一三年十一月-10-浅议儒家廉政思想与当代廉政建设摘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体系,廉政思想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代儒家以“礼义廉耻”为准则的政治文化,以廉德为核心的廉政文化,是中国古典政治中廉政文化建设的发端。儒家所提倡的宁心乐道、慎独正己、重义轻利、知耻明德的思想,都蕴含着丰富的廉政内涵和肃贪倡廉的意义,时至今日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仍然值得借鉴。深入研究儒家廉政思想的
2、深刻内涵,汲取其精华,对于我们弘扬廉政文化,推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儒家廉政思想廉政建设借鉴意义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体系,廉政思想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研究儒家廉政思想的深刻内涵,汲取其精华,对于我们弘扬廉政文化,推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儒家廉政思想的内涵
3、历代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从“政者,正也”-10-的立论高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邦、为官从政、修身养性的原则和规范,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家廉政思想。在儒家思想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儒家赋予了“廉政”以深刻的内涵。“廉政”是儒家对清明的政治生活的集中概括,其中心思想“以廉为本”,主张把廉德同政治管理结合起来,要求为官为政之人,做到清正廉明,克己奉公,平政爱民,光明磊落。(一)何为“廉”“廉”,作为官德之一,有清正、俭朴、明察等多重涵义。《周礼》对官吏之廉德解释为:“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就是说,一个官员必
4、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品格才算“廉”。可见,以廉为本是儒家追求的为官之德。儒家把“廉”列为治国之纲。《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道德,而在四德之中,“廉”实际上出于核心地位。为官者“廉”的品与行,昭示着社会的伦理导向,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儒家学者之所以如此重“廉”,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廉”的社会价值。他们认为,“廉为政本”,“廉为官宝”。班固在《汉书》中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说明为官不能不具备廉德。朱熹也认为,“廉”是为
5、官从政者必备的一种基本的德性,指出“如今做官,须是凭地廉勤”。许多儒家进步人士,代代相承,站在同情人民的立场上,呼唤廉政,颂扬清官,鞭挞贪官。毋庸置疑,儒家“以廉为本”-10-的思想,是国人重自律、讲廉洁传统的文化支撑,客观上为历代王朝构筑了防范官吏腐败的第一道屏障,促进了古代社会的廉政治理。(二)何为“政”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就是说,如果执政者带头做到公正无私,那么下面的官员就不敢以权谋私了。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一个问题:执政者必须率先正己,站得直,行得正,在道德
6、伦理上成为百姓的榜样,以执政者私德的高尚带来社会公德的高尚。毫无疑问,儒家创立了一条千古不易的原则,即执政者的高尚、廉洁、公正是良好政治的先决条件。 (三)何为“廉政”基于对儒家廉政涵义剖析,可见“廉政”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统一,在本质上是一项道德修养标尺、是一种社会价值取向、是一种政治行为准则。儒家所谓的“廉政”就是“廉正”,是政府官吏的一种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一种与贪、腐败直接对立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它的反面是贪污腐败、贿赂聚敛。二、儒家廉政思想对当代廉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古代儒家廉政思想所提倡的廉政主张和肃贪倡廉的措施,在客观上符合
7、当时人民的普遍愿望,对促进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时至今日对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撮其精要,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宁心乐道的精神追求儒家追求心境平和、恬淡宁静的精神境界,传递的是一种朴素、温暖、知足、乐道的生活态度。孔子说:“-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里了。还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子里,但他却自得其乐。颜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够忍
8、受这么穷困清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不为外界所诱惑,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与宁静。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