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对子城保护的构想与对策

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对子城保护的构想与对策

ID:41677629

大小:70.2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29

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对子城保护的构想与对策_第1页
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对子城保护的构想与对策_第2页
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对子城保护的构想与对策_第3页
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对子城保护的构想与对策_第4页
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对子城保护的构想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对子城保护的构想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对子城保护的构想与对策盛杰辉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镐先生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构想,即城市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本世纪初,吴良镐先生再次提出了“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的新观点,将遗产保护与建设发展统一起来,不仅要保护文化遗产原有风范,又要使新建筑具有时代风貌。子城位于嘉兴古城的中轴线上,是嘉兴城始兴的标志,也是嘉兴历代行政中心所在地。子城对于传承嘉兴历史文脉,提升嘉兴城市品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子城保护来说,城市有机更新既是机遇,更

2、是挑战。城市有机更新中如何保护好子城,是必须直面的问题。一、子城的历史沿革和保护意义(一)子城的历史沿革1子城,位于嘉兴旧城中心稍东偏南,为历代嘉兴行政中心所在地,西距京杭运河约1000米,范围北至中山路、东至建国路、南至府前街、西至紫阳街,总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子城相传始建于三国黄龙三年(231),周长二里十步,高厚约为一丈二尺,为嘉兴最早的城垣。唐文德元年(888)或乾宁三年(896),嘉兴筑外城,由原周围二里十步的子城扩建为周围十二里的大城,依据大运河走势在东侧修筑外城,运河从此成为嘉兴古城西线的天然

3、护城河。元代在子城南面上建谯楼,名"丽谯"。清咸丰十年(I860),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属陈炳文、陈坤书等攻占嘉兴,于子城内营建听王府。民国2年(1913),浙江都督朱瑞把府中前三进平房拆去海盐建宅,至此,听王府彻底化为乌有。同年,子城内建浙军第二十一团营房,俗称"西大营”。1937年11月,西大营毁于日军的炮火。1938年7月,敌伪在此地建绥靖司令部营房",均为日式建筑。1946年,蒋经国在此建"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特设嘉兴青年职业训练班",并举办晨光夏令营及一些盛大的文娱活动。1949年4月7日,驻扎在西大营以贾

4、亦斌为首的国民党预干团第一总队3000人,在中共组织的策反下,以军事演习为名,离开西大营至桐乡宣布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嘉兴起义。建国后,子城曾先后为陆军乐园、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七医院、一三医院、浙江省荣誉复员军人疗养院和嘉兴电视台用房。(二)子城的保护价值和意义文物的价值通常包涵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就子城而言,其历史价值尤为突出。城墙是城市的重要标志,子城是嘉兴市内现存唯一的古城遗迹,是嘉兴城市历史的见证,对研究嘉兴古代城市的起源、城市的规模、城市的变迁、城市的发展等意义重大。1.子城是嘉兴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

5、对研究嘉兴城市的形成及发展、子城制度的兴废、经济社会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嘉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水乡古城。两汉时期南方郡县多无城,而嘉兴较早出现了城垣,即子城,使嘉兴从乡村聚落向地方郡县转变,形成城市雏形。据史料记载,子城始建于东汉三国吴黄龙三年(2引),周围曾出土大量东汉时期的文物也印证了这一史实。之后,子城虽屡废屡建,但位置无太大变化,是嘉兴城市历史最重要的实物见证。子城现存城楼、城墙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8),城楼、城墙的保存位置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仍能清晰地解读出子城的历史地理位置与基本格局。嘉兴

6、自唐代建罗城后,使嘉兴子城从〃城"的角色转换为子城。子城制度萌芽于汉,兴于魏晋南北朝,普及于唐,衰落于宋,最终消失于元代,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子城又是嘉兴自唐代以来历代官署所在地,见证了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变。2.子城是体现嘉兴古城位置的一个首要坐标,对于研究嘉兴城市历史地理有着重要价值。根据现有史料,嘉兴古城的布局按照’前朝后市"的形制,以城垣为外限,以官署(子城)为中心,形成封闭的格局,反映了封建秩序。现在,古城内大多古迹已毁,但子城尚存,因此,这对于考证及确定古城众多的历史建筑或遗迹起着重要的坐

7、标作用。子城的历史地位与价值是市内其他文物保护单位无法比拟的,是体现嘉兴历史文化积淀与城市的形成最为直接的载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嘉兴中心区城市设计规划》中明确规定,以"保持老城原有轴线,轴线位于府南街、子城、瓶山……”重点保护子城城楼、子城前广场、子城城墙周围绿化环境。子城使嘉兴城市保持了’前朝后市"的布局制度",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景观保护意义。1.子城对于研究古城建筑技术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古代城墙发展史中,从早期夏、商、周原始的夯筑技术与简单的堆砌方法,发展到普遍推行的版筑、砌筑技术、夯土技术,经过

8、了漫长的岁月。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建筑砖石结构体系的一个高峰时期。制砖手工业的发展,砖的生产大量增长,大部分城墙都是采用两侧包砖、中央夯土的形式。其中包括一部分明长城都用砖包砌。无论数量与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子城是明清时期城墙构筑的又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采用夯土包砖的城墙,并采取的是逐层向上内收的’露龈造"的叠砌式样。子城作为嘉兴市区内唯一古城楼,对于研究城墙砌筑技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