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软法路径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软法路径选择

ID:41676491

大小:60.7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29

生态文明建设软法路径选择_第1页
生态文明建设软法路径选择_第2页
生态文明建设软法路径选择_第3页
生态文明建设软法路径选择_第4页
生态文明建设软法路径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软法路径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建设软法路径选择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没有先例可循,国外已有的做法又未必适应我国的国情,这就需要我们探索着前进,找到适合这种文明形态的建设路径。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目前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全民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利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环境硬法急需有益的补充。软法迎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些要求,解答了实践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难题,应当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路径。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软法;路径中共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倡导建设生态文明,这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

2、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对建设“和谐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总结全国各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这一建设过程不仅需要调动全民的共同参与,还要依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法制的有力保障,这就决定了生态文明的建设方式不能只依靠、也不能主要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应该另辟蹊径,考虑主要从软法着手生态文明的建设。目前,虽然学术界关于“软法”和“硬法”的内涵和外延还处于争议之中,但大多数学者都承认软法的存在,也关注到软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大量出现,并且呈现不

3、断增长的态势。多数学者认为,“软法”是指那些效力结构未必完整、无需依靠国家强制保障实施、但能够产生社会实效的法律规范。1、生态文明建设与软法的投合在实践途径上,生态文明体现为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追求经济与生态之间的良性互动,坚持经济运行生态化,改变高投入、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绿色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生态文明倡导人类克制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和享受,选择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1]由此,生态文明建设选择软法路径,是因为软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若

4、干投合之处,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1.1软法覆盖面广泛,包含了实现生态文明的各种手段。软法可以覆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影响面广。以国家环境保护部2008年12月18日发布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例,该《意见》提出以下五条意见:1、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严格环境准入,建立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撑体系。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生态文明的环境安全体系。4、广泛宣传发动,建立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体系。5、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这一项《意见》共包含了19项内容,覆盖了经济、环境、道德文化多个领域,具有

5、广泛的指导意义,这是硬法及其他手段如政策之类所不能企及的。1.2软法亦法,顺应了公共治理的需要,其内容和硬法一样也覆盖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容。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例,该《纲要》的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包括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修复自然生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5章内容,集中体现出生态文明是“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大战略。这五章的内容本来已经由《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典型的硬法保障其实施,另外以《纲要》的形式表达出来不是画蛇添足,而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

6、措施。1.3软法形态多样,顺应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软法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了政法惯例、公共政策、合作规范、自律规范、专业标准与弹性法条,这些软法规范在公域中普遍存在、齐头并进。每一类软法当中的各种软法规范也得到充分发挥,具体形态不一而足,形成了一个主要由立法惯例、行政惯例、司法惯例、政治惯例,国家性政策规则、社会性政策规则、政党性政策规则(政策性规则多数属于共同规范或合作规范),公共机构自律规范、公务人员自律规范、行业内部自律规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柔性法律文本、弹性法律条款等共同构成的软法规范载体形态。[2]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的建设急需推进,

7、这就需要采用多种形态的、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阶层、不同领域的手段推进,而软法正好符合了这一要求。1.4软法在内容上多表现出激励性,罚则较少,对生态意识、生态文化的形成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定作用。在全民生态意识还比较薄弱的现阶段,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不能使用硬拳头,如制定严格的法律责任,如不遵守,严法以待,那样只会会适得其反,引起民众的反感,甚至抵触,生态文明建设就无法进行下去。相反,激励性的措施会引导民众对生态文明的关注、思考和认同,逐渐过渡为自觉地践行。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难题2.1国民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