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63197
大小:55.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9
《电力系统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力系统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探析【摘要】电力网络信息系统是构建在一个典型的具有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应用环境的复杂系统。由于Internet是一个开放性的、非可信的网络,因此解决依托Internet的信息系统的安全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必须建立完整的、可管理的安全体系。本文先介绍了电力系统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然后着重介绍了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策略。【关键词】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由于电力系统一直以来网络结构和业务系统的相对封闭性,电力系统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基本产生于内部。但是,随着近
2、年来与外界接口的增加,特别是与银行等合作单位中间业务的接口、网上电力服务、三网融合、数据大集中应用、内部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等需求的发展,其安全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内部事件了,来自外界的攻击已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电力不可忽视的威胁来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尽,最大的努力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一、电力系统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在电力企业中通常会将生产控制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分隔开来,通过这种方法来避免外来因素对生产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在生产控制系统中其风险多来自于生产设备与系统的故障,还有可能存在内部人员的破坏的风险。管理网络中的常见
3、风险则有系统合法或者非法用户造成的危害、组建系统的过程中带来的威胁、来自于物理环境的威胁。这些威胁中常见的有系统与软件存在漏洞、合法用户的不正确操作、设备故障、数据误用、数据丢失、行为抵赖、内部或者外部人员的攻击、物理破坏(各种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带来的危害)、各种木马和病毒等。这些风险造成的后果通常是数据丢失或数据错误,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数据的可用性。网络中的链接中断、被入侵、感染病毒、假冒他人发布言论等风险都会大大降低数据的完整性与保密性。正是由于这许多风险,所以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二、增强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策略(
4、一)物理安全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安全指的是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的安全防护,同时还包括了对通信链路等各种连接设备进行保护,避免被人为的破坏和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物理安全中海需要为各种硬件设备提供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计算机系统在工作时,系统的显示屏、机壳缝隙、键盘、连接电缆和接口等处会发生信息的电磁泄漏,而电磁泄漏也会泄漏机密。所以在物理安全策略中如何抑制与防止电磁泄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主要的措施有:第一种是对计算机设备内部产生和运行串行数据信息的部件、线路和区域采取电磁辐射发
5、射抑制措施和传导发射滤波措施,并视需要在此基础上对整机采取整体电磁屏蔽措施,减小全部或部分频段信号的传导和辐射发射,对电源线和信号传输线则采取接口滤波和线路屏蔽等技术措施,最大限度的达到抑制电磁信息泄漏源发射的目的;第二种是使用电磁屏蔽技术,将涉密计算机设备或系统放置在全封闭的电磁屏蔽室内;第三是使用噪声干扰法,即在信道上增加噪声,从而降低窃收系统的信噪比,使其难以将泄漏信息还原。(二)进行访问控制网络安全的目的是将企业信息资源分层次和等级进行保护,而访问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访问控制是进行网
6、络安全防范和与保护网络的主要手段。它是对网络安全进行保护的核心策略。访问控制手段有多种,其中主要的有以下的几种手段。第一种是入网控制。它是第一层的网络访问控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入网访问控制是对用户可以登录的时间和允许他们可以登入的工作站进行控制。第二种是网络权限控制,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网络非法操作,它的做法是根据用户组与用户的身份赋予相应的权限,并对用户与用户组可以访问哪些资源和进行什么操作进行规定限制。第三种是目录级安全控制。该种控制指的是对用户在目录一级的文件和子目录的权限进行控制,例如用户的读权限、写权限
7、等。第四种是属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指的是网络管理员根据需求为给各种文件和目录所指定相应的安全访问属性。第五种是服务器安全控制。该种控制指的是为服务器设置口令、登录时间限制、非法访问者检测等,以防止非法用户对信息的修改和破坏等。最后的是防火墙控制。防火墙控制,在内部网与外部网的节点上安装防火墙对一些危险的数据信息进行过滤已形成一个较为安全的网络环境。(三)对数据进行加密数据加密的目的是为了隐蔽和保护具有一定密级的信息。对于网络上的数据加密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分别是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链路加密是传输数据仅在物理层
8、前的数据链路层进行加密,它必须要求节点本身是安全的,否则其加密也相当于没有加密;端到端加密允许数据在从源点到终点的传输过程中始终以密文形式存在,与链路加密和节点加密相比更可靠,更容易设计、实现和维护,它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