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画和中国古诗关系

浅谈山水画和中国古诗关系

ID:41662044

大小:55.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9

浅谈山水画和中国古诗关系_第1页
浅谈山水画和中国古诗关系_第2页
浅谈山水画和中国古诗关系_第3页
浅谈山水画和中国古诗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山水画和中国古诗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山水画和中国古诗关系摘要:绘画与诗歌是艺术大体系中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但山水画与中国古诗在传统中国画中却是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的。画所画的是诗的意境,而诗所写的是画的奥妙境界。本文从诗画的意境、诗歌意境的绘画性、绘画意境的诗意性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关键词:意境;画中有诗;诗情画意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37-01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中国画在画面的空白地方,题上的一首诗,即题画诗。诗的内容既是咏叹画的意境,也是构成画面的一部分。诗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与有画的部

2、分共同构成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就是形式上的统一,这种形式尤其多见于山水画中,诗与画的融合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一、诗画的意境诗与画的感染力来自意境,也是诗与画存在的价值。所谓意境,包括“意"与"境”两个方面。"意”即作家要表达的思想;“境”即作者要想描绘的形象。意境即是作者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结合与渗透。以境寓情,由情入境。中国画意境的美,在诗化境界的追求上表现尤为突出。诗情画意是中国画家着力追求和表现的最佳境界。苏东坡赞赏王维的画是“画中有诗”,正是强调绘画要表现诗的意境,表现一

3、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一种含蓄的美。宋代中叶以后,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绘画理论和品评标准不断完善,在唐代绘画成就特别是诗歌成就的基础上,对绘画意境的创作明确提出要以诗入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画十分强调画面的意境,以山水为例,李可染先生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诗歌的境界与山水画的意境,都是艺术创作要达到的目的,是诗人画家的主观感情同客观景物的结合,这种主客观密切结合的艺术品创作出来以后,要去感动读者,使作者和读者产生心弦的共鸣,这才是最重要的。二、诗歌意境的绘画性中国诗歌特别是表现型的古诗重视意境的创造,把意境作为

4、最高审美标准。诗人要将主观感情化为景物,使境界鲜明生动而构造出意境,就要求融视觉规律与诗歌自生创造规律于一身,着力描绘鲜明的画面。为此,诗人们自然的遵循绘画意识,进行构建意象的活动,从而给诗歌带来鲜明的画面形象。艺术品之所以能从精神上影响人,不单在于它描述了什么事物,更在于其中显示了创作者对事物的态度、理解和感情。诗无论是“言志”或“抒情"都是在表达作者对事物的主观感受,画家所追求的诗意也首先要达到这一点,即:如何表现使引起观者的共鸣,而不只是再现对象。三、绘画意境的诗意性(―)画中有诗中国画意境的美,在诗化境界的追求上表现尤为突

5、出。诗情画意是中国画家着力追求和表现的最佳境界。苏东坡赞赏王维的画是“画中有诗”正是强调绘画要表现诗的意境。中国绘画追求画中诗境以宋代为最,有宋画似诗之说。从山水画产生之时起,就深受山水诗的影响。绘画不以描摹客观自然的形似为己任,而是主张以形传神,神似为重。在中国画家的眼中,山水景物不仅仅是苍翠山峦和碧波涟漪,它们体现着天地宇宙之精神石涛说过:“且天之任可山无穷。山之得体也以位,山之荐灵也以神,山之变幻也以化…”因此,作为画家是要对客体对象的形式、结构有敏锐的感知能力。(二)含蓄作画也要讲含蓄,既要含糊其笔其意。只有虚实相生,才使

6、画面富有神韵。表现出画的诗意。例如黄宾虹的《雨中坐山图》水在画面中含蓄的表现了出来并没有具体的源头。诗也一样要有实有虚、对比得当才能表现出韵味(三)神韵诗画皆重在神,神韵是诗的也是画的。诗的艺术性贵在形象思维,贵在神韵,画贵神似,栩栩如生,如入其境。白乐天画竹哥说:“举头忽见不似画,低耳静听凝有声。”杜甫''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之诗句,都是描状声音的,是说看了这几幅画,似乎同时听到了竹声、猿声。画岂能画出“声来”?画是造型艺术,只能画形,不能画声,说画画出声音来,是因为画画的有神,画活了,观者产生了通感。因此,追求“神

7、”是艺术家全力用心之处,达到“神”是艺术家的峰巅。从以上方面看,中国古诗与山水画确实有着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画所画的是诗的意境,而诗所写的是画的奥妙境界。正如苏东坡对王维的评价那样:“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这就是山水诗与山水画艺术魅力之所在。总之,中国古诗和山水画有着一种渊源同一的骨肉关系,二者不论在艺术形式上还是在艺术本质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诗歌通过描绘生动、新颖的画面来抒情、言志的;而丰富深邃的画面既传达了语言符号所难以表达的微妙奇异的心灵颤动,又使诗情显得蕴藉、含

8、蓄。参考文献:[1]迟轲编著.画廊漫步•广东人民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