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5911
大小:42.53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29
《新媒体时代的报纸发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媒体时代的报纸发行对策梁振堂1王卫明21.江西日报社2.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摘要: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发行的内涵、平台、版本、方式、评价指标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报纸发行提供了新的发行平台和发行手段,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报纸发行必须在新媒体平台大展“拳脚”,果断实施移动化转型,探索新的发行方法。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报纸发行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报纸发行”这项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发行的未必是纸质版报纸,而可能是电子报、手机报;未必需要将报纸发行到读者手中、将报纸送到读者面前,而可能只需将报纸放到网上,或将报纸推送到手机用户眼前。一、报
2、纸发行大变脸1.发行平台、发行版本变脸。除线下的纸质版发行,还有互联网平台的线上发行和手机平台的掌上发行。在线上发行中,又有PDF版报纸发行、微博版报纸发行、微信版报纸发行、手机报版报纸发行。其中,手机报版报纸又分为纯文字版、彩信版(图文并茂)和客户端版(全媒体)。每种版本的报纸发行,其传播内容、阅读方式、订阅方式、传播效果、受众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多种版本的报纸,内容并不完全一样。纸质版报纸和PDF版报纸,内容一模一样。但微博版、微信版、手机报版的报纸内容,不但与纸质版报纸内容不同,而且彼此之间也互不相同。例如,《江西手机报》是《江西日报》的手机版,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
3、管,江西日报社主办,传播内容与《江西日报》并不完全雷同,形式上分为地方版、行业版、企业版等。2.发行方式、订阅方式变脸。纸版报纸的发行,主要依赖邮局邮递员或报纸发行员进行人工送报(一天一次),党委宣传部和行政部门在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电子版(PDF版)报纸出现后,互联网平台的报纸发行(一天一次),完全依赖自身的力量吸引网民点击(登陆报纸官方网页即可)完成发行过程。手机版报纸出现后,手机平台的手机版报纸发行,既依赖读者的自主订阅,又可通过报纸自身的自主推送(《江西手机报》每天7:30和17:30两次发送),完成报纸发行过程。加入江西日报微信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添加朋友”
4、栏中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江西日报”添加;二是扫描江西日报微信二维码自动添加。《江西手机报》的订制方式如下:全国各地均可订阅、接收;手机彩信用户编辑短信jx发送到10626655,手机短信用户编辑短信jxd发送到10626655,江西省外移动用户编辑短信JXP发送到10658000。纸版报纸,在发行之前,需要购买新闻纸印刷,需要雇用较多人员送报(须付出人力成本),因而发行成本较高。在转载纸质版内容的基础上,PDF、微信、微博版《江西日报》,仅需极少数人员、较低费用,便可完成发行工作。报纸发行的不同版本,因发行成本的不同,其订阅费用大相径庭。例如,纸质版《江西日报》2014年订阅价
5、每份360元,《江西手机报》每月费用3元,PDF、微信、微博版《江西日报》除上网费用外无需额外付费。3.发行数据、评估指标变脸。传统的报纸发行,是纸质报纸的发行,发行量以报纸的发行份数来计算。在新媒体时代,报纸的发行量,不能仅仅以报纸的发行份数来计算,而应将其他版本的发行量统计进来,如官方微博的粉丝数、官方微信的订阅数、PDF版的浏览数。正如电视节目开始统计全媒体收视率(不仅仅是电视机收视率)(2014年春晚的收视率首低于10,但全媒体收视率达22.15%,20台地方春晚的全媒体收视率总计不过16.94%。),报纸也可以开始统计全媒体发行量。只不过,报纸不同版本的发行量,因版
6、本特性的不同,不能简单相加,但可以分别描述。例如,《江西日报》2014年2月发行量为22万8248份,法人微博@江西日报粉丝数为128万8591(2014年5月5日17:00),《江西手机报》用户数达3万余人。相应地,对报纸发行的考核评估指标,纸版报纸的发行与非纸版报纸的发行又应有所不同:前者主要看发行量,后者主要看总体粉丝数或订阅数或浏览数等。二、报纸发行变脸的双重意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报纸发行而言,具有截然不同的两重意义。1.带来机遇:提供了新的发行平台和发行手段。21世纪初,依靠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手机成为新的新闻事业平台。2008年7月11日,苹果公司推出iPhone
7、3G手机,可以上网、触屏操作的智能手机从此开启手机客户端传播时代。到2013年,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平台,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站等在内的新闻媒体纷纷推出手机客户端供广大受众浏览之用。近几年来,中国的新媒体发展迅猛,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传播平台,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全体城镇人口,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能够惠及所有女性,使失业女性的贫困状态能够得到缓解直至消除。4.建立保护女性就业平等权利的监督机构。国家应将保障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共享经济资源和社会发展成果,作为推进社会性别公平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