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与就地城市化的理论思考

城乡一体化与就地城市化的理论思考

ID:41655654

大小:56.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9

城乡一体化与就地城市化的理论思考_第1页
城乡一体化与就地城市化的理论思考_第2页
城乡一体化与就地城市化的理论思考_第3页
城乡一体化与就地城市化的理论思考_第4页
城乡一体化与就地城市化的理论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乡一体化与就地城市化的理论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乡一体化与就地城市化的理论思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经济社会发展命题,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对城市向农村转移人口的单一路径的城市化偏向的战略调整。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必须超越单一路径的城市化思路,倡导移地式城市化与就地式城市化的两种路径。我国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就地城市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如苏南华西村的“村庄合并”模式,统一规划村庄建设,发展工业生产让农民过上富裕生活;胶东南山村的“村企合一”模式,依托大型村办企业改造周围村庄,使得农民无需进城,就在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生活条件等方面实现了城市化。1、就地城市化的概念首先有必要回

2、顾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一书中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美国《世界城市》杂志提出:“都市化是一个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变化,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运动,并在都市从事非农业工作;二是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一书的表述为:“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从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等等。如果要给城市化给出一个定义的话,我们倾向于这样的表述:城市化的本质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包括人口城市

3、化与生活城市化,城市型生活方式和产业化的生产方式、社会化的服务方式向全社会的渗透、普及。从市场经济的供求角度看,可把城市生活视为一种现代性,城市化就是城市生活这一现代性的普及化。从这一城市化概念出发,城市化道路既可以选择移地式城市化方式,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过上城市生活;也可以选择就地式城市化方式,即在农村村镇引入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先进文化。相对于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转移、集中的移地城市化模式,就地式城市化,可能有两种方式:其一,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村中心集镇在扩大建设规模的基础上,完善集镇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提高集镇的二、三产业的比重,鼓励农民集中到中心集镇进行生产与生活。其二,农村

4、自然村落的集中化与社区化。通过科学规划,把分散的农村村落相对集中,并配套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增强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社区服务功能,农民仍在集中区周边从事工厂化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或者在外地从事非农行业增加收入回本地消费,但享受相当于城市的现代化生活,并且可以不受限制地近距离、短时间进入城镇,进行购物、社交、教育、文化娱乐等活动。第一种方式的小城镇建设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沿海等发达地区已经取得了较为成功的实践,第二种方式与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的新农村建设的相辅相成。因此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推动就地城市化。2.就地城市化的条件就地式城市化

5、,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发达的农村经济;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发达的农村经济,才能为就地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与提供物质保障的支撑作用。无论是城市化的生活方式,还是与城市居民同等化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都需要巨大的财力与物质基础。城市统筹的农村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基石。只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才能改变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方面的制度差异。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才能使农民在不改变职业与居民场所的前提下,享受城市现代文明,从而促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型。3、就地城市化的预期作用就地城市化作为一种理论上探讨

6、的城市化新路径,其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地位与作用,是可以预期并值得期待的。第一,就地式城市化可以减轻巨大的城市就业压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移地式城市化必然引起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加。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工业扩张并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失业问题。这是因为资本积累的扩大必然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劳动需求的增长可能赶不上工业产出的增长;同时,由于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数量规模是城市就业概率以及城乡预期收入差异的递增函数,这样现代工业部门扩张以及城市对劳动需求的增加必将会引诱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市失业问题就会加剧。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缓和人口转移速度、让农

7、民留在农村就地城市化,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中间道路选择。从就地城市化转向移地城市化,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城市化的新思维。就地城市化可以减缓城市就业压力,缓解农村人口迁移带给城市社会的冲击和矛盾。第二,就地城市化可以为移地式城市化做好人口素质上的准备。就地城市化可以保证有一定劳动技能与文化素质的农村人口渐次进入城市,降低移地式城市化的社会成本。移地式城市化过程中,新增的城市的劳动力人口不得不面对新的行业结构适应问题。如果进入城市后不能及时就业或者稳定就业,势必成为城市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