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六章《城市防洪》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六章《城市防洪》

ID:41654060

大小:65.9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9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六章《城市防洪》_第1页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六章《城市防洪》_第2页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六章《城市防洪》_第3页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六章《城市防洪》_第4页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六章《城市防洪》_第5页
资源描述: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六章《城市防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六章城市防洪民国时期,益阳城没有防洪设丿施,城区常被水淹,有时一年数次,延续三、四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了人规模的河湖整治和城市防洪基础设施的建设:1952年建成从担八仑至团林垸(资阳区与沅江市的交接处)的长春垸防洪大堤(长30公里);1958年修建河南沿江防洪大堤(长1350米);1960年修建河北沿江防洪大堤(长7200米);接着又建起与城区防洪大堤配套的贺家桥、东门口、鹅羊池、秀峰湖、陈家垸了、西流湾等排渍泵站。以后多次地加高、培厚人堤,在堤外侧用块石护坡,在堤内侧筑子堤、在堤面建防浪墙,并相继扩建、改建了各排渍泵站,城市防洪能力逐步增加。1

2、955年以后,主城区再没被洪水淹过,不仅经受住了1988年特大秋汛的考验,而月.档住了1995年和1996年连续两年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1995年,市人民政府委托湖南省水利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T《益阳市中心城区防洪工程建设规划k1996-2011年开始,按此规划做了3件大事,完成了11项工程。3件大事:①按100年一遇或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重建或加高加固防洪大堤10596米(接城堤街口子至资江三桥的河北沿江人堤长9081米,裴公亭到康富北路的河南大堤长1515米),②建成河南、河北2段沿江风光带共长5087米(裴公亭至大渡口渡口码头长1845米,资江一桥至资江三桥长3242米)

3、;③搬走了南岸阻碍资江行洪的小边鱼山,削走了半个大边鱼山,拓宽资江娘娘庙卡口河道长1121米(最窄处拓宽55米),扩大了城区资江河道的行洪能力。这些工程的完成,不仅大大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仏几建成的滨江风光带及高标准大堤,为益阳新添了亮丽的景点,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健身娱乐和休闲的场所。从1950年至2002年,益阳市城市防洪工作由市建设部门负责的。2002年9月20FI,中共益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城市防洪工作移交给市水利部门。有关城市防洪设施管理的内容由第十七章笫四节记述。第一节民国时期益阳城区的防洪设施民国时期的益阳城,城区分布于地势低平的资江以北沿河一带,南临资江,北有金花湖

4、、马良湖,水网交错,春至夏秋,常遭洪水侵袭。清代,为防御洪水,先后于益阳IH城西、北、东修筑起沿河垸、拙公垸、永兴垸、长春垸、合兴垸、中州垸、夏了口东垸、夏了口西垸共8个垸。这些堤垸,按各垸地形各筑一圈,各保一方,规模不大。如长春垸堤全长仅906米。而且,这些堤垸,堤身不高,不能抵御较大洪水,致经常倒溃。民国初年筑接城堤(从新桥河镇的沙嘴至三堡栅栏巷),成为长春等14垸的屏障。但因土陵港入资江处没冇堵口建闸,洪水帘从土陵港倒灌到城北老安桥一带。同时,因接城堤低矮、单薄,难以抵御较人洪水。至民国耒年,益阳城区一直位居上述堤垸Z外,汛期只有城内可依仗城垣挡水和三堡(栅栏巷)以上靠接城堤扌

5、当水,而城内和三堡(栅栏巷)以上地区只山整个城区面积的四分么一,城区其它四分之三的地方(从西门至三堡栅栏巷和东门以卜J均未设防。而且,益阳城垣年久失修,至民国时期已残缺不全,防洪能力极为有限。时间稍长,洪水从下水道浸入城内。城区水淹,有时一年连续数次,延续三、四个月之久。民国时期38年(1911〜1949年),有21年街区被淹。第二节城市防洪设施建设一、1950〜1965年城市防洪设施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市人民政府把修筑堤垸作为重耍政务2—,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河湖整治。从1949年至1965年,主要完成了以下工程:(一)整修原有堤垸1949年冬,人民政府采用以工代赈办法,每

6、个工发大米1公斤,由各垸堤务局各口加修堤段。1949〜1951年,耗用堤粮稻谷50万公斤,整修原有堤垸,完成土方6.8万立方米。(二)新建长春防洪大堤1952年,湖南省整治南洞庭湖,将益阳市河北市区的长春、过鹿坪、香铺仑原有各小堤垸整合为长春大垸,修建从担八仑至团林垸(原益阳市与沅江市的交接处)的长春大堤。大堤全长30公里,是在原各小堤垸沿资江堤的基础上,裁弯取直,延伸连接,加高加固而成。1952年10月动工,1953年2月竣工。1954年和1955年特人洪水过后,乂人规模加高加固长春防洪大堤,一般高程达38.2米(本志所记洪水水位及防洪大堤高程均采用吴淞标高),堤面宽5米。长春防洪

7、大堤的城区段(从接城堤街口子至清水潭),长6435米。1960年河北防洪大堤建成后,该堤段成为第二道堤,未直接起防洪作用。(三)整修接城堤险段1954年1955年,益阳市连续两年遭受特大洪水,1955年洪水过后即整修接城堤自洞口栈以西500米险段,抛放块石2250立方米,培坡加固人堤。(四)建新石堤1955年11刀,对历次被洪水冲刷授厉害的从大水坪横堤至将军庙的大水坪堤段改修成防洪石堤,耗资4万元。后来人称此段大堤为新石堤。(五)新建河南防洪大堤见笫十三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