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索养建构的史料教学研究2018

基于学科索养建构的史料教学研究2018

ID:41642948

大小:68.5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9

基于学科索养建构的史料教学研究2018_第1页
基于学科索养建构的史料教学研究2018_第2页
基于学科索养建构的史料教学研究2018_第3页
基于学科索养建构的史料教学研究2018_第4页
基于学科索养建构的史料教学研究2018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学科索养建构的史料教学研究201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学科素养建构的史料教学研究——以人教版明清儒学的发展为例“教育和教学不可分割,学科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养结构,要在学科教学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在“第四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提出的要求。“素养”一词,“素”指平素,它强调在口常生活屮“养成”应有的文化教养,即特定方面的技艺水准,也指广义的文化水准乃至做人的道德标准。“养”释为“修养”,可理解为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水平,也可泛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养成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历史学科素养是学生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

2、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所形成的专业思维,并通过这种思维促成历史知识的积累,增加基本专业技能,形成专业基本经验,从而达成历史学科所要完成的基本目标。历史学科素养的建构与历史教学密不可分,如何选取教材中最有研究价值的素材,并通过史料的呈现來建构学生的学科技能、学科经验和学科品质,是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仅以明清之际的儒学发展为例,来思考学科素养建构目标下的史料教学。一、教材内容视野下学科素养的构建历史课程资源浩如烟海,但学生(甚至包括教师)手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教科书。明淸儒学的发展是必修三最难理解的内容它包括心学和

3、明末淸初的早期启蒙思想,牵涉五位(人民版另增加了唐甄)重要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是怎么产生的?他们的思想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教师教起来往往浮于表血,学生学起来如坠云里雾里。这样的现状,学生连基本的知识结构都不一定能够建立,更何况奢谈学科素养的建构!因此,刈•教材内容关系的厘清、概念的充分挖掘就显得至关重要。(一)心学与明清之际的儒学现行四个版本教材的编写都是将王阳明的心学和理学同列一课,名为“宋明理学”,而将李贽、黄宗羲等四位思想家置于后一课,名为“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这样的编排,人为地割断了心学与明清Z际思想的关系。学

4、生在学完这两课后,必然会产生一个印象:理学和心学是一脉相承的,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批判它们的。笔者在听课的过程屮,多次听到老师们给学生下出这样的结论理学是客观唯心,发展到后来越来越极端化,变成了主观唯心,这就是心学。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都大力批判这些不合理的学说,所以我们称其为中国的启蒙思想。学生似乎听明白了,可是再一想,都启蒙思想了,怎么还能叫儒家思想呢?这样的解释实在让人啼笑皆非。它忽略了思想之间真实的关联,混淆了思想内部本质的诉求。按照教材的表述,王阳明的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似乎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可实际上,正是

5、心学在当时社会上造成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才引发了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心学,源起孟子,成于陆九渊,完善于王阳明。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致良知”说,源于《孟子•尽心上》屮“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①王阳明认为,良知所体认之道学乃人生tl用之常,并非奇异幽怪,所谓“良知人人皆有”,“良知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Z所同也”。②如此一来,圣贤与凡人并无不可逾越的鸿

6、沟,凡人也获得了和圣贤一样的地位。因此萧公权说:“细绎阳明良知学说,实隐寓平等之义。人人可以明德,满街尽是圣人,则人类于精神生活上完全平等,不容有高下尊卑之别。”③心学所蕴含的平等理念极大地冲击了理学所强调的纲常礼教,激发了人们对个性平等的渴望。在此基础上,王阳明揭思想解放之序幕,高举破除偶像反对权威的旗帜,将良知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夫学贵得之心,求Z于心而非也,虽英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未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

7、。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④这样的言论,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权威,在当时的社会屮无疑起到了振聋发联的作用,“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白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⑤这种重视个性,追求自由的思路和精神与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显然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受王阳明心学影响最深的是李贽和黃宗羲。教材中称李贽为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为何会“离经叛道”,一方面与他的家庭出身背景及个人自由天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深受良知学说的影响,才发展出更为彻底的自由思想。李贽认为,“盖天生

8、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或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人人皆有良知,而见解则各不相同,自己认为正确即可,没有必要把权威当做标准。⑥此外,李贽十分厌恶道学家的虚伪,充分肯定了私欲的合理性,“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