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竞赛试题精析(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在FeO、FeQ和CaCO3的混合物中,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贝ijCaCO3的质量分数可能是(B)A,10%B,25%C,30%D,35%分析:不妨设混合物共100go假设混合物只有FeO和CaCO3两种,则含Fe元素56g,得与Fe元素结合的0氧元素质量为16g,CaCO3的质量为100g-56g-16g=28go则碳酸钙质量分数为28%;假设混合物只有FezOs和CaCCh两种,则含Fe元素56g,得与Fe元素结合的0元素质量为56gX普
2、=24g,应该含CaCOs的质量为56XZ100g
3、-56g-24g=20go则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0%。在混合物中有三种物质的情况下,CaCO3的质量分数介于20%~28%之间。2,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是:凡是化合价有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数相等。已知R0广氧化I一(碘离子)的反应方程式R0:r+6r+6H+=3I2+3H20+R-o则在ROJ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空,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分析:由方程式RO3n_+6r+6H+=3I2+3H2O+R_可知,利用电荷守恒可得n为_11(则有化合价R03),则设R元素的
4、化合价为x。x+(-2)X3=-l,得x二+5,即在R(F「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又由“R”可知,R的化合价为-1价,则最高正价为+7价,贝!J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3,已知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0“发生下列反应2NaOH+CO,=Na2C03+H20,如果通入过量CO2,则发生下列反应Na2C03+C02+H20—2NaHC03o又已知NaHC03+Na0H-Na2C03+H20o现有一瓶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向其中通入C02,如何才能使生成物全部是阻CO3而没有NaHCOa生成:用量筒将h
5、OH溶液分成两等分,向其中一份中通入过量的g,待反应完后,将另一份NaOH溶液倒入反应后的溶液中,混合均匀即nTo分析:由2NaOH+CO2—Na2CO3+H2O和Na2CO3+CO2+H2O—2NaHC03,得总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CO2—NaHCOso4084根据NaHC03+Na0H=Na2C03+H20,8440可以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分成相等的2份,然后将其中的一份通入过量的C02,全部变成NaHCOs;再将另一份氢氧化钠溶液倒入NaHC03中全部转化成Na2C03o1,小新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
6、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02点燃2MgO)。(2)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可能有:镁带燃烧时有一缕白烟(为生成的氧化镁)向空气中扩散,造成氧化镁的损失;镁带燃烧时夹镁带的堆埸钳上有…层白色粉末,此粉末为氧化镁,也造成氧化镁的损失。分析:首先该实验是在空气中进行的,镁带燃烧时的现象为发出耀眼的白光并有白烟生成,白烟是氧化镁白色固体小颗粒,这一部分扩散到空气中;其次做实验时镁带要用圮竭钳夹住进行实验,因此燃烧后的白色粉末
7、可能粘在圮埸钳上,导致质量减轻。2,催化剂在起催化作用时,也参与化学反应过程。例如: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猛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在氯酸钾分解同时也伴随发生如下反应:(1)氯酸钾跟二氧化猛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单质A,同时还生成一种紫黑色晶体B(该晶体加热也产生氧气)。请写岀氯酸钾和二氧化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n02+2KC103A2KMn04-i-02t+仏t0—(2)气体A还跟B分解产生的一种物质C继续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镭和氧气•请写出A跟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2MnO4+Cl2A2K
8、Cl+MnO2+O2fo—分析:氯酸钾和二氧化猛在加热的条件生成高猛酸钾和氧气和刺激性气体单质,由于含有的元素中包括氯元素,所以该气体为氯气。从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不变,紫黑色晶体B加热也产生氧气,所以B就是高猛酸钾,A就是氯气,高猛酸钾分解会生成猛酸钾、二氧化猛和氧气,氯气和猛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猛和氧气。1,“飞秒化学”为科学家阿•泽韦尔赢得了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应用“飞秒化学”技术,犹如电视节目通过慢动作来观看足球精彩镜头一样,可以让我们通过慢动作观察处于化学反应过程的原子与
9、分子转变状态。比如该技术能够清晰展现冰箱中致冷剂氟里昂(CC12F2)破坏大气臭氧层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反应历程):光叩①0严02+0;②C1+O3=C1O+O2;③C10+0二C1+02oC1其总反应方程式为203=302。光昭已知CC12F2=CC1F2+CL氯原子在破坏臭氧的过程中生成C10,CIO遇氧原子又产生Cl,故对臭氧层可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试补充完整该反应历程。分析:氯原子和臭氧分子结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