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课程整合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课程整合探究作者:李景华作者简介:李景华,山东省昌乐二中。原文出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2018年第20184期第22-25页内容提要:课程整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将学科内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按照一定原则进行重新建构的活动。课程整合需要遵循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源;以系统性和持续性为基础;以学生为本,坚持课程生活化与趣味性的原则。具体有以下五个途径:根据听说读写技能进行单元内整合;以人教版为主线,整合多版本的教材资源;根据话
2、题进行跨单元调整和整合;整合报纸、网络、音频、视频等资源;整合学习方式,以活动促学习。期刊名称:《中学外语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8期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整合/途径一、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2016)。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释为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其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学生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
3、意识是必备品格(程晓堂、赵思奇,2016)。高中英语课程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加注重人文素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总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为英语核心素养。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强调英语的学习既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我们的教学任务应逐渐围绕着"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服务(王蔷,2015)。二、课程整合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
4、提岀的要求和学科培养目标的变化,满足核心素养的建构需要,我们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语言能力岀发,重新思考课程内容,实事求是地对教学内容,尤其是现行版本的教材进行合理利用,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整合并拓展,扌L根于听说读写,灵活设计教学活动,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以求达到教和学的最佳化。1.课程整合的含义钟启泉等(2008)提出,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在国外,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使学习计划中分化出来的各个部分
5、比较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专门努力(Lewy,1991)。在国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者对课程的整合有着不同的阐释,大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是一种课程设计的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笔者认为,所谓课程整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将学科内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按照一走原则进行重新建构的活动。2.课程整合原则(1)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源英语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对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何种程度等有明确要求。新课标新
6、增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分析教材,基于教材,超越教材,整合资源,开发和利用教材的核心价值教学资源,系统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2)以系统性和持续性为基础要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挖掘、提炼核心和重点,提高效益。有效的课程整合能够克服知识的碎片化与学生思维的单一化,强化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和逻辑结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更容易通过认知与内化、实践与生成等途径学会自主学习。(3)以学生为本,坚持课程生活化与趣味性学生是学习的主
7、体,课程整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格、综合素质为目的。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要生动活泼、生活化、有趣味,让每个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持久的学习动力,从而促逬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1.课程整合的途径(1)根据听说读写技能进行单元内整合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包括Warmingup,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Learningaboutlanguage,Usinglanguag巳Summingup,Learningtip和Readingforf
8、un共九个部分。首先,我们可以分析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画岀单元思维导图,将内容分为边缘知识和非重点知识、重点知识和核IL'知识。然后,以此为依据,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技能,将该单元的九个板块整合为四节课:一节听说课、一节精读课、一节泛读和读写课、一节项目提升课。(1)以人教版为主线,整合多版本的教材资源整合过程中可以以人教版话题为主要依托,深挖文章,推动深度学习。先研读文本,梳理主线,利用语篇、语境,学习结构化知识、文化知识,提升思维;再关注内化提升、迁移创新,培养语言能力,加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