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32330
大小:55.2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9
《如何进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进行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金兰苑小学品德学科教学质量分析在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中出现的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与教学配套资源不足的落差大现象,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来实现的。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耍较好地解决“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与教学配套资源不足的落差大现象”,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懂得
2、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1、开发课程资源要多样化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课程改革的作用。学习了《广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指导意见》我们知道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多样的,它包括了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教科书、报刊、图片、影视节目、录音、录像、网络、软件等等,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一切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都是借鉴的资源。资源的开发是非常丰富的,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怎样去开发和运用。在品德课教学中,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3、,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开学了》这一单元的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寒假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畅谈自己在寒假里的故事,说一说自己的寒假之最,交流一下自己在寒假里学到的本领。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说出自己的快乐、烦恼、有趣、得意等,使学生在分享寒假生活的体验中得到启示,树立起自信心和对新学期的期望。我们看到这样的课程资源开发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观要求教师要把“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我们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
4、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例如在教学《安全系着你我他交通规则》一课时,我们可以把我区在某一个时期交通安全事故统计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相关的图片、数据展示后,对交通安全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高度,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自编自演违反交通规则的案例,这样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2开发课程资源要综合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5、。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屮,注意课程资源开发的综合性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学《和春风一起玩》这一活动,如何让学生充分体验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乐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风力小玩具,亲身参与各种春天的游戏活动,调查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希望。让学生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感悟到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乐趣,从而让他们也发现风和风筝、风车、纸飞机等的关系,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风的力量,这样的综合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可见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
6、注意课程资源开发的综合性,对提高学生的认识及综合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三、开发课程资源要真正生活化“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日常活动或指人的生存、活着。“化”是指:转变为某种性质的活动状态。“生活化”——转变为人的生命或生存活动状态。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以僵死凝固的知识逻辑为基础的、纯粹科学的“客观世界”。“生活世界”是真实的,同时也是基础性的、本源的。学生的生活基本有三种,即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全曰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应遵循儿童生
7、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生活化”O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对儿童晶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高度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以改变过去那种过分注重“未來
8、”而忽视“现在”,品徳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虽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在贴近学生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但教材是和对静止的,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而学生的生活是鲜活的、丰富多彩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屮,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课标”,用活教材。一是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相结合,尤其是要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