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次周测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历史第一次周测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ID:41583583

大小:62.3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8

历史第一次周测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1页
历史第一次周测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2页
历史第一次周测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3页
历史第一次周测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4页
历史第一次周测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第一次周测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第一次周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了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B.忠恕Z道C.克己复礼D.屮庸Z道2.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占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4.孟子说:百亩之山,勿夺其时,八口Z家可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②其主张有利于当吋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與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5.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了的本性是善的,他

3、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木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春秋战国吋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C.兼爱非攻,节用询俭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7.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奠定了屮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D.对后来的屮国政治和文化彩响深远7.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

4、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位儒学大师是A.孔子B.苟子C.董仲舒D.朱熹9•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犬人感应”,认为“道Z大原于犬”,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仲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屮错误的一项是A.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佛家思想丰富儒学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主张“为政以徳”的仁政爱民思想10.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5、“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了纲”“夫为妻纲”萤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Z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Z。不知自省,乂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12.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冇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周敦颐)、二程种种意見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R组织一大系统请问这位古人是A.李贽B.朱熹

6、C.王阳明D.王夫之13.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徳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12.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Z说,为暗室一炬。”文屮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1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14.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

7、,不正确・・・的是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B.凸显人性尊严,冇利于塑造屮华民族性格C.注重气节、品德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二、非选择题:15.(9分)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道Z以政,齐Z以刑,民免而无耻;道Z以德,齐Z以礼,冇耻月•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诡贤。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冇。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Z所畏也;重罚者,民Z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

8、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2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2分)⑵上述各种主张屮,哪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