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阅读静悟材料2

论述类阅读静悟材料2

ID:41553019

大小:52.5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27

论述类阅读静悟材料2_第1页
论述类阅读静悟材料2_第2页
论述类阅读静悟材料2_第3页
论述类阅读静悟材料2_第4页
论述类阅读静悟材料2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述类阅读静悟材料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述类文章客观性阅读试题(一)阅读原则:通读全文体把握,明确以下问题1•文章说了什么事,有什么新发现;或介绍了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2•总的观点倾向怎样。3・全文可分几个层次。(二)解题技巧:论述类文章阅读技法题文对照,细查误点1•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有的时候,文章的题目里也透露出作品主旨的

2、天机。总之,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常常明摆着或隐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2•细读试题。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根据试题仔细审准题j,弄清题目要求,即从内容上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标准上看清是选说法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要善于从题干中搜寻隐含的信息。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

3、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最终,我们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3•题文对应。论述类文章阅读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三)应注意的问题:1・分清类属论述类文章涵盖面甚广,阅读一篇具体的文章,首先要认定其

4、类属,是历史文化类的,还是文学艺术类的、教育伦理类的,因为文章的类属不同,话题就不同。认定类属,有助于唤起回忆,调动知识储备,迅速进入文章特定的内容。2・注意概括论述类文章,因其基本观点鲜明,论述层次清晰,且重要句子比较醒目,这些正好是用来提高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的有利条件。要善于利用这个条件逐步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概括能力。应特别注意文本的开头1、2段和文本的结尾,以及文本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四)论述文设置选项的迷惑性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以下八大对应关系上。①部分与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程度深浅、范大小上有意混淆。②主观与客观。命题者

5、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③原因与结果。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④主要与次要。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②肯定与否定。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③已然与未然。

6、“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④偶然、可然与必然。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然说成往往,把“可能”的说法转述为“必然的存在,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⑤有与无。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注意,近几年,山东考卷增加了新题型。一种是概括主旨,解答此类题目,要多从以下几个度考虑(1)全面阅读,归纳主旨。(2)主旨常常在文章的尾部有体现。《3》个别的文章的主旨在开头有体现。(4》还有一少部分标题也要关注。另

7、一种是观点是阅读材料中的,但所列举的事例是阅读材料外的,要求考生推断事例(材料》是否符合文中的观点。(五》・揣摩命题陷阱,做到知己知彼(1)偷梁换柱。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偷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2)张冠李戴。所谓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为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当。(3)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就概念数量范围而言的,命题人往往改变原文中数量表述的范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以达到干扰考生的目的。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有关范围的表述,判断是“个别貫“部分,还是“全部”,不能以偏概全。(4)是

8、非颠倒。所谓是非颠倒,也可称为“指鹿为马”,就是选项中的内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