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44816
大小:92.0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7
《第141516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4.15.16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温州新学社群成员张刪在1903年4月26日的日记中记录,这一天有海轮从上海到了温州,给他带了五期《新民丛报》、《政艺通报》第六号和四月份的《中外日报》,新学社群的人闻讯至他家看新书报。类似这样从上海购买、聚看的事例,在他的日记中屡屡出现。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清末上海对周边地方产生文化辐射B.交通、通讯的变革加速城市化进程C.新式报刊推动地方政治团体的发展D.维新变法运动已深入到了社会基层2.“窃以为此英间不如变通办理,易女工而为男工。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朿手
2、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而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材料反映了A.对妇女的关心与尊重B.传统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D.妇女不能适应机器生产的要求3.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照片。据此下列图片不能说明的是A.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的发展B.溥仪社会地位变化的缩影C.屮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溥仪政治观念变化的历程4.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诉讼。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A.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B.
3、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C.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D.守旧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5.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服制条例》,规定公务人员必须穿着中山装、旗袍等国服。这说明A.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升B.国家对社会风尚的控制C.服饰具有民族符号意义D.西化的生活方式已普及6.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耍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A.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B.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C.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D.部分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7.19世纪末2
4、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1892年,温州豪士宋恕力侣改良,指出是否是变法者“必自易西服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变法图强成为全体国民共同要求B.服饰能够彰显人们的政治态度C.甲午战败激发国人寻求救亡方案D.西装传入对君主专制构成挑战&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而对强大的守IH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这一事件从本质上说明了A.保守派对西方技术的抵制B.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C.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D.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9.辛亥革命前,“断发易服”的呼声
5、口益高涨。有人将戊戍维新的失败归咎为“变法之初不先变发”,一些海归留学生认为“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这些观点A.表明“断发易服”具有观念变革意义B.说明维新运动没有涉及社会生活领域C.揭示了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D.反映出维新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10.维新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万国同风”,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年,端方、戴鸿慈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以上变化主要说明了A.断发体现革命色彩B.断发触动
6、清朝国体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D.政治吋局影响习俗9.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变传统婚姻制度;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国家政权的频繁更替B.与生产技术的进步C.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D.爱国知识分子的推动10.民国时期,孙中山融合中西文化,亲自设计了有着深刻思想政治含义的中山装。如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笔架型袋盖代表重视知识分子。中山装的设计风格反映了A.近代民主思潮的不断发展B.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C.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D.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1.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些
7、传统节庆习俗,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20世纪初,出现了元旦(元月1日)、革命先烈纪念日(3月29日)、国耻日(5月9日)等;二三十年代又有了国际妇女节(3月8日)、儿童节(4月4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等。节庆日变化印证了①近代小国发生社会转型②国家政治体制出现更替③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醉④民权平等主张得以实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12.《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