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11721
大小:86.63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8-26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一)文章阅读上一一快人一步——高考考查点决泄了读文的关注点一、考纲呈现阅读屮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木特征和主耍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屮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考情分析1.从近儿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一般选取社会科学类文
2、本,多数为最新发表的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章。选文字数为1000字左右,多数超过1000字,考题一般为3个小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让考牛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収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血、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社科知识,更不是从对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2.从近儿年对高考试题的分析统计来看论述类文木阅读的考查角度多为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理解与分析,体现在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有些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文本概念的理解,分析文本以外的相关信息
3、与文本中重要概念内涵的契合度)、重要语句的理解(一般是比照选项与文本信息内涵间的同与异);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是判断选项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得当与否,有时是判断对文章主旨的概括准确与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3.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化要求看考查的范围要扩展到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且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一具体要求。所以在备考中,不但要从文体上拓宽阅读范围,而且耍在具体耍求上进一步明确议论文的三要素和基本特征。找准了文小信息就找到了破题点高考对论述类文
4、本的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因此,我们只要读懂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可答题。为此,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勾画一一标注一一思考。勾画就是在阅读过程屮勾画出能彰显文本内容的论点和论据,因为部分选项就是从论点与论据的角度命题的。(2017年《考试大纲》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条冃)标注就是标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往往就是高考命题点。思考就是思考文中概念与概念之
5、间的关系,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句间关系也是高考的命题点),思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阅读习惯不是分开的,而是三位一体的,是边读边勾画,边标边思考。“三位一体”阅读法一一勾画、标注加思考(一)读文时,应勾画论点与论据1.勾画论点句论点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一般是一文一个中心论点,在整个过程中,紧紧圉绕着这个论点來展开议论。论点通常用判断句表达;也有短论找不到论点句的,这是潜在论点的写法。一般来说,论点的提出,有吋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
6、写法。不过,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候在文章的中间(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有时候文章标题就是全文论点。2.勾画论据句论据是用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依据。议论文屮的论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用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充当,称为事实论据;一类是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称为道理论据。因此,在阅读时,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如果……那么……”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事理论据。这样可迅速把
7、握文本主要内容及其观点。知识补充论述类文本常用的6大论证方法要想准确勾画论点句和论据句,并明晓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必须熟知论证方法。⑴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如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一观点。(2)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
8、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在论述“有业”“敬业”“乐业”时,作者引用了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名句以及孔子、百丈禅师、朱熹、曾文正等人的名言,增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