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常见疾病

梭子蟹常见疾病

ID:41501587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6

梭子蟹常见疾病_第1页
梭子蟹常见疾病_第2页
梭子蟹常见疾病_第3页
梭子蟹常见疾病_第4页
梭子蟹常见疾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梭子蟹常见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梭子蟹常见疾病 乳化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  病原为酵母菌。主要发生在养成期,常表现为步足尖端着地爬行,后期体倒位,切断游泳足有乳白色液体流出,打开体腔亦有大量的乳白色液体。中后期病蟹拒食,5天~7天死亡。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在养殖后期,当水温在20℃以下,池底受污染,池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易发此病。  防治方法  预防:主要是保持养殖池水质清新,定期捞取残饵,以免污染池底。20天左右全池泼洒生石灰15毫克/升~20毫克/升。  治疗:全池泼洒5毫克/升~8毫克/升聚维酮碘。 甲壳溃疡病  病原及主

2、要症状  病原为一些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主要发生在养成期,并且甲壳上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在蟹的腹部较多。早期症状为一些褐色斑点,斑点中心稍下凹。并呈微红褐色。到晚期溃疡的斑点扩大,并且边缘变黑。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6地址:天津市宝坻区周良庄镇公司网址:www.feed163.comTel:022-22497788022-22497200E-mail:chfeed2004@163.com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  该病主要在成蟹养殖后期及越冬期,特别是池塘底质发黑、淤泥较多的情况下易发此病。但该病不会造成致命性危害,只是影响

3、商品蟹的品质。  防治方法  放苗前要彻底清塘,养殖期间保持水质清新。链壶菌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  发病率不高但危害较重,是由链壶菌与链壶菌状的真菌寄生引起的。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体节处,一旦发病,菌丝快速生长,感染率高,菌丝缠绕在幼体肌体上,使幼体活力下降,不能摄食,严重时在1天~3天内死亡率高达100%。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当育苗池幼体密度过大,换水量跟不上时,造成池水污染严重,主要危害蚤状2期至大眼幼体,同时并发纤毛虫病。  防治方法  用亚甲基蓝0.1毫克/升~0.5毫克/升全

4、池泼洒。连用3次。或氟乐灵0.01毫克/升~0.1毫克/升全池泼洒,每日1次。 寄生虫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6地址:天津市宝坻区周良庄镇公司网址:www.feed163.comTel:022-22497788022-22497200E-mail:chfeed2004@163.com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  主要是纤毛虫类,病原体为聚缩虫、钟形虫、单缩虫、累枝虫等。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各个时期幼体的鳃、体表的各个部位。少量寄生时可伴随着幼体的蜕皮而除去,当大量寄生时使鳃变黑鳃组织变形坏死,有的覆盖在鳃组织的表面而影响其呼吸和分

5、泌。患病幼体游动缓慢,摄食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蜕皮,造成幼体下沉并大批死亡。养成期,纤毛虫可附着蟹的体表及鳃部。肉眼观察病蟹体表似生绒毛状物,手摸体表呈滑腻感,鳃呈灰黄或灰黑色,鳃丝顶部更为明显。病蟹呼吸速率加快,瘦弱,活动呆滞,在水中溶氧低时游向浅滩,最后窒息死亡。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固着类纤毛虫无论在育苗还是在养成期均有发生,以育苗期最为严重,发病的主要原因多数为所投喂的鲜活饵料(轮虫、卤虫等)处理不当而造成,养成期。池塘老化,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易发此病。水温20℃以上、盐度20左右时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育

6、苗期间:(1)全池泼洒制霉菌素,浓度为30毫克/升~35毫克/升,经2小时~3小时后换水,或先排水施药后经2小时~3小时将水加满。(2)每立方米水体福尔马林l0毫升~20毫升、高锰酸钾2克~4克或新洁尔灭0.5毫升~1毫升全池泼洒。亲蟹培育期可用亚甲基蓝10毫克/升对亲体药浴30分钟~45分钟或聚维酮碘10毫克/升~15毫克/升对亲体药浴30分钟。养成期间,全池泼洒三氯异氰尿酸钠0.3毫克/升,或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毫克/升,5天~7天为1疗程。 发光病  病原及症状6地址:天津市宝坻区周良庄镇公司网址:www.feed163.c

7、omTel:022-22497788022-22497200E-mail:chfeed2004@163.com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  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和亮弧菌等发光细菌。主要危害蚤状幼体的各个时期,幼体感染此病后会陆续死亡,严重时死亡率在l天~2天内可高达80%以上。具体症状表现为幼体活力明显下降,并下沉到水的中下层,摄食量降低,体色白浊或全黑,不透明,趋光性差。夜间关闭灯光可发现随着充气形成的水流,池中出现四处游动的荧光,并上下起伏,重症时池中荧光闪烁,育苗池表层只有少数活的幼体;死后的幼体随水漂动,糜烂的幼体仍可发光1天~

8、2天。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只发生在人工育苗期,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病率增多,因此,多在蚤状4期以后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预防:在育苗期间,当发现有发光细菌出现后,应对发病池隔离,并且换水等工具应单独使用。使用后及时消毒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