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01473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6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渔歌子》教学设计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龙蟠小学钱芳教材分析: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也是一位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青山、白鹭、粉红的桃花、清澈的流水,黄绿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蒙蒙的烟雨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古诗词,初步掌握了一些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学生应该能初步读懂这首词的大致意思。设计理念:1、以诵读贯穿始终,引导在学生不同层次的诵读中品味词的韵
2、律美,想象词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的心境美,感悟词的意境美。2、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发展,将诵读、想象、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读出画面,述之于口,会之于心,并在诵读、想象、交流中加深感悟。3、将多媒体、美术、音乐引入课堂,有机整合,创设情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感悟,打造高效课堂,营造诗意语文。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塞”、“箬”、“笠”、“蓑”,正确书写“塞”、“鹭”、“笠”。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渔歌子》并背诵,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
3、读《渔歌子》并背诵,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情境体验法、谈话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江南的春天刚刚离去,但江南春天的美景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留在历代文人的诗词中。还记得《忆江南》吗,一起背诵一遍吧!2.复习词与诗的不同点。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板书作者。让我们一起在词中再次走进春天的江南,走近诗人张志和。(设计意图:通过背诵《忆江南》,复习词的有关知识,导入《渔歌子》,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感受韵律美
4、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要求:听准字音,注意节奏,感受词的韵律美。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图文结合学习生字词,了解“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相机重点指导书写:“塞”:西塞山上露出少量的土,所以“塞”的下面是“土”,而且要写得小一点才好看。“鹭”:白鹭是一种体型不算小的鸟,所以下面的“鸟”不能写小了,稍扁,把上面的“路”字托住。(2)指名读《渔歌子》,读出词的韵律美。4.学生再读词,结合注释和插图,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大致意思。5.交流反馈。(设计意图:通过“范读——自读——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读中达到读
5、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律,读懂诗意的目的,为想象画面打好基础。在生字学习的过程中,图文结合,再加上教师巧妙的写字指导,更直观形象,更容易理解、记忆。)三、精读想象,图文结合,领略画面美过渡:作者张志和不仅是诗人,也是画家,因此他的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这首词中就藏着一幅画,这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让我们读词、想象……1.感悟景物美(1)认真读词,想象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画。(3)指导读出景物美。2.感悟颜色美过渡:这样美丽的景物如果配上颜色就更美了,张志和在词中就给这幅画配好了颜色。(1)自主读词,结合想象,给画配色。(2)学生交流反馈,并请同学上
6、黑板给画配色。(3)体会颜色用词的精妙,指导读出颜色美。3.感悟动态美过渡:景美,色美,可惜黑板上的这幅画是静止的,如果加上动态,那就让人身临其境了。(1)想象读,让画面动起来。(2)交流自己的想象。(3)指导读出动态美。4.小结:我们边读词边想象,感受到了好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画面!(通过“感悟景物美——感悟颜色美——感悟动态美”这样逐层深入地朗读、想象,让学生头脑中的画面不断丰富、立体,更全面深入地感悟画面美,有助于体会词的意境。)四、入情入境,品悟词眼,体会心境美。1.欣赏着这样的画,吟诵着这样的词,你觉得再配点儿什么能更好地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对,音乐!配上什么样的音乐呢
7、?(舒缓的,轻柔的)播放多媒体视频,学生配乐配视频吟诵,入情入境。2.伴着优美的音乐,追随张志和的脚步,我们来到了这仙境般的山水间,此时你内心是怎样的感受?张志和在《渔歌子》中用一个词表达了他的内心感受,那就是——“不须归”。3.联系自身体验,再读整首词,体会:为什么“不须归”?4.课件出示补充资料(张志和生平),引导学生体会“不须归”的深层内涵,体会作者淡泊的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5.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的心境美,和作者共鸣。(通过音乐、视频的搭配,让学生在吟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