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499934
大小:23.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6
《古汉下册通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下册通论名词解释:1声纽:即声母2声类:对同类反切上字的称呼3字母: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字母,如“三十六字母”。4五音和七音:是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名称。五音指唇、舌、齿、牙、喉五音。七音指唇、舌、齿、牙、喉五音,再加半舌、半齿音。5清浊:是一对分析发音方法的术语。清音声带不颤动,浊音声带颤动。6韵部:韵部是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的结果。凡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字都可以归为一部,而不管的有无和异同。7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这是从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所作的分类。以元音收尾的韵尾叫阴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母叫阳声韵,以塞音收尾的韵母叫入声韵
2、。8反切:是古人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其基本规则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取上字的声母、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拼得到被切字的读音。9中古音:又称今音,主要指隋唐宋时期的语音。10上古音:先秦两汉时期语音。11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或格律诗,形式并盛行于唐代,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以及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12平仄: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古人把平声称为“平”,上、去、入统称为“仄”。也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分类旨在使之在诗句中交替,增强节奏感,表现音乐美。13词:是配合音乐的文体,具有音乐与文学的双重属性14词调:是词的乐谱名称15词牌:词牌是词调
3、的名称16词谱:词调渐渐失传后,写词的人便按照前人作品的句式、平仄、用韵等格式去填写。这些格式后来被固定下来,成为“词谱”。17用典:主要指在词中引用历史故事引言:指在词中引用前人的诗文名句18古体诗:魏汉六朝一般称为古体诗,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和乐府。唐以后按古体诗的作法写诗的,即不讲究平仄和对仗,这种诗也称古体诗。19黏对:是对近体诗平仄的基本要求。“黏”指下联的出句和上联的对句第一节拍的平仄相同。“对”则是每联出句与对句各节拍要平仄相反,违反此要求称“失黏”或“失对”。20拗救:“拗”指律句中某字的声调不合平仄的规定,应该用平声而用了仄声,或应该用仄
4、声而用了平声。“救”指律句中出现“拗”的情况时,将另外某处的用字进行调整,使其声调对拗字起到补救的作用。21训诂:由于时间的隔阂和语言的变化,前人的著作后人往往难以读懂。为了使更多的人学习并继承前代的文化遗产,一些学者专门出来做古书的注释和研究工作,这种工作就叫做训诂。训: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诂:用今语解释古语22行状:又叫“行述、行迹、行略、事略”等,原是死者的亲友、门生为其请求朝廷加谥或立传而提供的参考性材料,后成为一种文体。其特点一是只褒不贬,二是所记生平事迹较为详尽。22赠序:专门为赠送临别的亲友或门生所写的文章。主要盛行于唐代。23檄文:属于军事声
5、讨的文告。是诏令的一个附类。24句读:是古人读书时断句的符号,“句读”是“句”和“读”的合称。如果一句话完了,古人就在这句话的最后一个字的右边,加上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如果一句话未完,但朗读时需要在某字后面停顿一下,就在这个字的下面加个点,叫做“读”(即后来的“逗”)。简答中古音到北京音的重要变化1中古入声韵到北京音的变化2中古精组、见组、晓组到声母到北京音的变化3声调的变化中古声调到北京音的变化1平分阴阳:中古的平声到北京音分化为阴平、阳平两个声调。分化的规律是:清声字母今读阴平,浊声字母今读阳平。2全浊变去:中古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到北京音变成了去
6、声。3入派四声:中古的入声字到北京音分别变成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字。上古音到中古音的变化1古无轻唇音:中古的轻唇音声母在上古不存在,都读重唇音。2古无舌上音:中古的舌上音声母在上古不存在,都读舌头音。端透定泥、知徹澄娘,上古为一组。3娘日归泥:三十六字母中的娘、日二纽上古不存在,都读泥纽。近体诗的押韵1押韵位置固定2必须一韵到底3只压平声韵对仗的种类1工对:又称“严对”,要求对仗的词和词组的词性相同、结构相同、事类相同。2宽对:一般指仅仅做到词性相同的对仗,或者连词性、结构也不相同的对仗。3借对:有借义对和借音对两种情况借义对:指一个词有两义,诗人在
7、诗中用此义,而用另一义构成对仗借音对:或谐音对,是指甲词本来没有乙词义,只因读音与乙词相同,而借甲词之音用乙词之义和另一词的词义相对,多见于颜色对4流水对:是指相对的两句,意义相承,如流水一样前后接续,而非相对独立5当句对:或称句中对,指在对仗联中,一句之中前后的词语也形成了对仗,一般出现在七言之中。对仗与对偶的不同之处1对仗要求避同字,对偶不避同字。2对仗要求平仄相对,对偶不要求。3近体诗兴起之前,对偶是一种可用可不用的普通修辞手段,对仗则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古注的类型1以解释字句为主传:秦汉时期特指解说经文字词句并阐明其大意的注解。笺:对前人之注进行
8、补充、订正或阐发的一种注释。疏:不仅解释古书原文,同时对前人的释语也进行解释的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