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ID:41480417

大小:11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25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_第4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杨海燕组员安杰王佩伟杨海燕学习目标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1、前两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本文的开头的图形为题,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2、作者简介   二次备课自学检测 课堂探究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

2、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11思维训练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2、认为

3、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3、选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第四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学习小结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课后反思 教研组审签文科教研组年月日11课题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杨海燕组员安杰王佩伟杨海燕学习目标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重点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学习编写

4、阅读提纲。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1.作者简介。2导语。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二次备课自学检测 课堂探究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段):分析

5、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c以“我”举例。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11思维训练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问:《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问: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有没有一样?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问: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6、?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问: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学习小结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作业布置掌握字词。完成课后作业。课后反思 教研组审签文科教研组年月日11课题15、短文两篇谈读书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杨海燕组员安杰王佩伟杨海燕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

7、法。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二次备课自学检测 课堂探究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层:(读书时

8、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11思维训练阅读第三层做以下题目:(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