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448310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5
《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沁园春 长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案高中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覃兴坤文学院08级5班18号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诗词的意境。2.体会毛泽东诗词情景交融的崇高美。3.背诵并体会诗词的情感,品味精彩词语的意味。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情感目标: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变革社会、除弊陈新的雄心壮志。教学环节:1、制定教学目标2、准备需要的材料3、实施课堂教学4、课后练习及反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读录音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沁园春•雪》)我们在初中时,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这首词中,我们曾经随诗人一起领略了那千里冰封、万里
2、雪飘的北国之冬的壮丽景色,诗人面对如此多娇的江山,抒发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诗人是如何描绘深秋湘江的景致,又抒发了怎样的豪情壮志。(展示《沁园春•长沙》课题、板书)2.整体感知:(1)听录音,感受诗词强烈的抒情气氛。(放录音)(2)学生齐读,勾画断句,熟悉课文内容。(课件展示断句)3.知识拓展(课件展示同步进行)(1)关于词的常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
3、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2)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毛泽东,湖南湘潭人。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同时,他还是一个豪气冲天,才华横溢的诗人。1925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确立了统一战线,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
4、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4.重点、难点的学习:(1)学生读课文提示,明确联想和想象的概念。(2)学生默读课文,领会文章的意境美和豪迈的革命气概。(3)分析词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领会词的意境。上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提问:诗人“立”在何时、何地?要点:“寒秋”两字表明独游的时间。“寒秋”,即深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豪迈的基调。提问:联系全文,起句点明了一种怎样的环境?要点:“独立寒秋”,
5、与下文的“百侣曾游”相映衬,为下文的追忆做好铺垫,使上下阙的开头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一开始作者就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之中,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提问:这个“看”字,总领几句?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要点:共七句。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描绘。远处的山色:“红遍”,色彩艳丽,境界开阔,与“寒秋”呼应。“染”,渲染,有动感,突出了色彩的鲜艳、清晰如在眼前。诗人不仅看到岳麓山的枫林,
6、也可能联想到北京香山的红叶以及祖国无数山岳被大自然染得一片嫣红。近处的江景:秋水澄澈,秋江碧波。“争”,写出了千帆竞发、昂扬奋进的场面, “翔”,本来用于写鸟的动作,而诗人用来写鱼,表现了江底游鱼的自由和江水的广阔。这和柳宗元写潭中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句子有相同的妙处,只是境界不同。这七句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秋色图。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这些景物描写为下阕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提问:面对眼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诗人联想到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点:诗人由“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色,联想到人类社会,中国
7、社会,发出了“伥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1925年的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同盟军以及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策略的问题,是当时中国革命最迫切的理论问题,“谁主沉浮”,实际上是由谁来掌握国家兴衰的命运,这是起而斗争的号召,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提问:这一怅一问对塑造诗人形象有何作用?要点: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怅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小结:上阙写景,描绘了壮丽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
8、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阙:默读词的下阙,思考问题。(展示思考题)提问:上阙以写景为主,借以抒情,而下阙又借什么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上下两阙在内容方面是如何联系的?要点:“携来百伴侣曾游,忆往昔峥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