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凭地图写作

余光中:凭地图写作

ID:41416388

大小:61.8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4

余光中:凭地图写作_第1页
余光中:凭地图写作_第2页
余光中:凭地图写作_第3页
余光中:凭地图写作_第4页
资源描述:

《余光中:凭地图写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写作2017-12-2821:07:13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52期艾江涛“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和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不只是乡愁听到诗人余光中去世的消息时,学者古远清不禁想起了1993年在香港屮文大学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那是一个两岸文学的学术研讨会,席间聊天时,余光中把欧阳修的一句话颠倒过来说:“酒逢千杯知己少,话不半句投机多。”让古远清对他的幽默与智慧印彖深刻。两人神交己久,早在1988年,古远清为花城出版社编选《台湾朦胧诗赏析》时,便集中阅读研究过余光中的诗,自此寄书交流不断。上世纪80年代初

2、,经由流沙河、李元洛等人的介绍,余光屮的诗歌进入大陆。在那个开放初启、两岸交流开始松动的年代,余光中写于1972年的一首《乡愁》一纸风行,在许多人眼里,他也成为“乡愁”诗人的代名词。这首收入1974年出版的诗集《白玉苦瓜》中的短诗,写作于余光屮1969-1971年第二次赴美教书返台Z后。1964到1966年,余光中应美国国务院Z邀,曾前往美国儿个大学巡回教授中国文学。而在1958年,在台湾师范大学兼课的年轻教师余光屮,便在夏济安的怂恿下,前往美国艾奥瓦大学进修一年。正像他的家信中所写的:“你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总义,直到有一天你已经不在中国。”

3、恰恰是儿度赴美之旅,让余光中开始怀念被他称为妻子的台湾与被称为母亲的大陆,而美国这片新大陆不过是短粋的情人。不同的是,第一次赴美之时,30岁的他怀念的只是那个岛屿,等到再去时,怀念便从岛屿转移到大陆:“那古老的大陆,所有母亲的母亲,所有父亲的父亲,所有祖先啊所有祖先的大摇篮……无论你愿不愿遗,将來你也将加入这些。”只是这份怀念,一克到1992年才得以稍解。那年9月,应北京社科院外文所Z邀,余光中到北京演讲“龚自珍与雪莱”,这时他阔别大陆已整整43年。2003年回祖籍福建永春的“原乡行”中,全程陪同的古远清记得他还到处寻找和他一起掏鸟窝的儿时伙

4、伴。余光中出生于南京,在1937年城陷之前,他幸運地跟着母亲逃亡到常州,此后一路辗转,来到战时陪都重庆,在那里度过6年时光。1945年,余光中随父母再返南京,并在两年后考取金陵大学外文系。然而只在那里读了一个半学期,内战烽烟很快蔓延到南京,他不得不转学至厦门大学,后来又转道香港,在1950年6月抵达台湾,再次插班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三年级。2002年,在九卷木《余光屮集》口序中,余光屮写道:“我是在一九四九年的夏天告别大陆的。在甲板上当风回顾鼓浪的,那彷徨少年绝未想到,这一别就是半个世纪。当时我已经二十一岁,只觉得前途渺茫,绝不会想到冥冥之中,

5、这不幸仍有其大幸:因为那时我如果更年轻,英至只有十三四岁,则我对后土的感受就不够深,对华夏文化的孺慕也不够号,来日的欧风美雨,尤其是美雨,势必无力承受。”尽管学路制旅,但余光屮的诗才却赞露头角,在1948年写下处女作《沙浮投海》后,他接连在厦门的报刊发表作品,在台湾大学又在梁实秋的指点下,大学未毕业即出版首部诗集《舟子的悲歌》。50年代初的台湾诗坛,以纪弦(路易士)为首的现代诗社影响巨大,拥者甚众,由于不满于现代派只注重“横的移植”而忽视“纵的继承”的诗学主张,覃子豪、钟鼎文、邓禹平、余光中等人在1954年成立蓝星诗社,主张一种更加温和的现代

6、主义诗学。1958年去美国前与蓝星诗友夏菁、黄用、吴望尧互为激发的创作时光,在余光屮的回忆屮,是一段“色彩绚烂的小规模的盛唐”。匕世纪80年代,当诗歌评论家谢冕最初读到余光中的诗歌吋,感觉很亲切,正如他读徐志摩、戴望舒作品时的感受一样。余光屮诗风多变,早年更多受到新月派诗人的影响,继而转向现代主义诗歌的试验。正如作家杨渡所述的台湾:“50年代后期,政治上的反共意识形态已经无法支撑,被现代主义思潮所取代。60年代的现代文学则以其虚无主义、反工业文明、反礼法体制、存在主义等,否定现实存在的意义,來达到对戒严体制的反抗。”余光中亦裹挟其中。60年,

7、在诗集《石钟乳》的后记中,余光中便写道:“我们写诗,只是一种存在的证明。’我在。我在这里。我在这里生存。它只是否定夜的一声呐喊°”然而,美国Z行带来的家国Z思,包括在与创世纪诗社的现代诗人洛夫的论战,却让余光屮逐渐感觉到现代诗陷于虚无与晦涩的失误,进入更注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新古典主义”写作吋期,代表作便是收入《莲的联想》与《白玉苦瓜》屮的篇什。这种转变,在台湾诗人杨小滨看来,有诗人个性上的原因:“余光中是一个试图去完成某种状态的诗人,他会追求诗的某种整体的完善或完美。但有时候太完整了,看完没有太多余韵,这是一个矛盾。他有很多巧思,把韵律安排

8、得特别妥帖,但太巧妙了,使读者没有太多发挥的余地,和一些更有冲击力的诗相比,余光屮的诗显得更静态。”此外,让他印象很深的是,余光屮是一个在很多方面追求宏大意义的诗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