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412229
大小:63.8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24
《三峡工程再成舆论热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峡工程再成舆论热点2011年春夏之交,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及洪湖等其他湖泊的水位都下降到了半世纪以来的最低点。6月2日至4日,温家宝总理亲赴江西、湖南和湖北等地考察抗旱工作。此次大旱导致近167千公顷农田绝收,民政部估计旱灾直接经济损失近150亿元。在这些情况的背后,却是纷至沓来的议论,其中一大特点是出现许多质疑三峡工程的声音。2006年5月主体工程大坝封顶的三峡水库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湖之一,不过同期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都被指可能“与其有关”:2003年重庆?县天然气井喷、2006年川渝干旱、2007年重庆特大暴雨、2009年西南大旱以及201
2、1年的“长江中下游大旱”。“对于它的争议不是现在才岀现,而是一直都有,或者说它的整个历史都在被关注中。”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中国问题观察员徐达内说,“民众积极关注政府的公共决策,关注环保工作、生态问题,同时有了表达意见的宽松氛围,都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迹象。”越来越多的人?始为三峡工程担心,担心它会变成一个"问题工程”,担心它曾经给全国人民承诺的美好蓝图无法实现。三峡大坝真的有这么大的能量吗?忽而制造大旱,忽而又制造大涝,甚至能够引发地质活动?西南政法大学的新闻传播学者李韧说:“舆论的形成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可循,其形成和消长与当今社会利益分配、社会心理演
3、变、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矛盾激化等因素密不可分。”“三个诉求”与舆论泛滥不少热心人士最近收集了三峡工程曾经的一些防水患的宣传内容:从"抵御万年一遇"到“抗击千年一遇”到“能防百年一遇”,最后成了“不要把什么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令人疑惑的是,“能否防水患”的问题还没有弄明白,干旱的情况又陆续出现了。如果说之前的“川渝大旱”、“西南大旱”的感受还不够直观,那么今年的“长江中下游大旱”则令人有切肤之感了,按照这些地区的气候记录,在春夏之交发生大面积干旱距今百年时间未见。这次大旱与三峡工程有关系吗?这样的学术问题一旦被公?讨论,正反两方的意见表达都如滔滔江水。肯定者认
4、为,三峡大坝改变了周围气候,破坏了形成降雨的条件,导致长江上游平时降水稀少,极端气候增多,从源头上破坏了这条河。有人比喻:“上游蓄水,中游拦水,下游引水,跨流域调水一一四个环节统称'蓄拦引调',哪一个环节都可能给长江口的水安全带来威胁。”否定者却表示,旱情是全球极端气候所致,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在5月份中国气象局的新闻发布会上,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表示,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持续偏少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冷暖空气不匹配。5月24日,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对“三峡诱发干旱论”作出回应,“不能一遇到极端气候就怪罪
5、三峡工程。恰恰相反,若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程度将会加剧。”同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也公?表示,即使人类不去影响,自然界也会发生自身变化,三峡工程对自然的影响不等于破坏,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完美的,关键是利弊权衡。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官方网站上,大量气象、地质和水利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纷纷出面喊话,力图说明目前尚未有证据支撑“三峡工程影响气候”。还有在国外生活的中国网友评论,不应该将建设水电站政治化,维基百科(英文版)里的世界最大、最高的水电站和大坝排名,大部分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发完了,所谓
6、拆大坝,都是已经到寿命期,三峡大坝也有寿命期,以后也会拆。中国留美经济学者张永?认为:“三峡工程本来就是个争议很大的项目,而民众也需要发泄。”李韧表示,三峡工程之所以不断进入舆论中心,其实背后潜藏着公众的三个诉求:一是知情权诉求,二是参与决策权诉求,三是社会公正诉求,这三个诉求是中国社会转型阶段公众普遍感觉没有得到保障的,也没有得到官方的有效回应。而“三峡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权力和意志的象征,对这样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国家工程质疑,事实上强化了公众'三个诉求'的合法性基础。民众对这个耗资巨大的国家工程的质疑,也更能系统地呈现出他们的整体诉求”。“政府对于这样的问题
7、不能简单回应,要实事求是摸清楚情况,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刻意隐瞒真相。”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的经济学者王秀模表示。每一次情况似乎都是这样,在有人对三峡工程有质疑时,也总会有专家出来辩解,指为气候反常,与三峡工程无关。回顾工程上马时宣称的“一劳永逸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和干旱”、“万吨巨轮可直达重庆”及“水库像大空调机可调节四川盆地气候至冬暖夏凉”等承诺,现在被讥讽为“牛皮吹破”。目前,三峡工程的发电功能基本达标,但其他诸如移民安置、水体污染、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等情况都不尽如人意。重庆大学的环境学者王里奥此前也表示:“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缓慢的,也是灾难性的。可以肯定的是,水质
8、会恶化,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