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407735
大小:33.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4
《出口保理诈骗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出口保理诈骗案例·
2、 阅读次数:24·作者:·时间:2015-11-27
3、基本案情: 2003年5月,国内某出口商向某出口保理机构(A银行)申请出口保理业务,要求为其在美国的进口商申请20万美元的信用额度。在获得A银行批准后,出口商立即向进口商发出价值约20万美元的货物,然后将有关账单转让给A银行,并从中获得了预付款。 但到了6月份,A银行收到进口商通过进口保理机构(B银行)发来的拒付电,声称:①货物质量不合要求;②交货太迟。按照国际保理商联合会制定的《国际保理业务规则》第
4、14条规定:“只要进口商提出抗辩,进口保理商就可解除担保付款责任,一切纠纷将由进出口商自行协商解决。”于是A银行将此情况迅速通知出口商。随后,出口商声明:“货物经中国商检局检验合格,且按双方商定的时间交货,故进口商拒付理由不成立。” 经进一步了解,A银行得知买卖双方交易极不规范,既没有正式签订贸易合同,也没有直接进行业务联系,而是通过某代理商洽谈业务。为了体现保理业务的优势,A银行数次去电B银行,请求协助调查、催收货款。B银行复电称:“进口商希望货款折扣50%或退货解决纷争。”但出口商
5、拒绝接受。因双方都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故A银行建议出口商尽快收集有利证据,以便必要时诉诸法律,同时,委托代理商寻找新客户,处置货物。 最后,经各方积极配合,买卖双方达成协议:买方支付货款的80%,了结此案。至此,这场长达半年之久的纷争结束。但显然,出口方已蒙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评析: 集结算和融资于一体的保理业务已在西方国家盛行多年,据不完全统计,至上世纪末,全世界的保理业务量已达近5000亿美元。而在中国企业界,还少有人掌握这种方式。进出口业务中,人们仍然习惯于用已经熟悉
6、了的传统结算方式,如托收和信用证等。而保理业务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产品更新换代快、小额产品大批量出口、资金周转要快的需求,弥补了传统结算方式的不足,能为企业的促销带来很大的方便。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多掌握一种结算方式,就多一种满足客户需求的手段。但通过实际运作,我们发现,某些不法商人也把黑手伸向了这一领域,企图行骗。 本案例中,出口保理诈骗呈现出如下特点:①诈骗者(进口商)打着正常贸易的幌子,通过出口商向当地保理机构(A银行)申请20万美元的保理信用额度;②进出口双方交易极不规范,业务联系是通
7、过中介代理进行的;③出口商在保理机构核准买方信用额度后,即向进口商发货,并将债权转让给出口保理商以取得相应的预付款;④诈骗者收货后,谎称货物质量不符或迟交货物,刻意制造“贸易纠纷”的假象,并以此为借口,拒付或推延付款责任;⑤受害者包括出口保理机构(A银行)和出口商。 可见,保理业务并非十分安全,针对目前出口保理业务中出现的诈骗案,应注意采取以下一些防范措施: 第一、企业在选择进出口保理机构时,应尽量选择信誉卓著、资信良好、海外机构较多、帐务管理严格的国际性大银行,避免出口保
8、理商督促收汇不力及进口保理商无理迟付货款或在诉讼时偏袒进口商或自身无力支付破产倒闭的风险。 第二、在与进口商订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合同时,出口商应详细注明进口商提出抗辩或反索时所需要的法律书面证明。如货物品质不合格时,由进口国的商检机构或国际性的商检机构SGS出具的检验证等,以便在履约按质按量出货后发生纠纷或法律诉讼时,使自己能够处于有利地位。 第三、出口保理机构不仅要严格审核买卖双方的贸易合同、了解交易背景,还应在保理合约中订明:“在买方付清货款之前,一切货权仍归属卖方和保
9、理商所有。”以免遭拒付时,陷于被动或不利局面。 第四、出口商应严格在进口商的信用额度内出货。进口保理商在核准进口商信用额度申请时,已详细调查了进口商的资信情况,因此,在额度内出货时,如发生合同纠纷,进口保理商在收汇有保障的情况下,会尽快付款或协助出口商收回货款。 第五、出口商要与出口保理机构经常保持联系,经常沟通进口保理商和进口商的最新信息,在信用额度即将用尽或合同即将到期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失。经营日用纺织品的英国TexUK公司主要从我国、土耳其、葡萄牙、
10、西班牙和埃及进口有关商品。几年前,当该公司首次从我国进口商品时,采用的是信用证结算方式。最初采用这种结算方式对初次合作的公司是有利的,但随着进口量的增长,他们越来越感到这种方式的烦琐与不灵活,而且必须向开证行提供足够的抵押。为了继续保持业务增长,该公司开始谋求至少60天的赊销付款方式。虽然他们与我国出口商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考虑到这种方式下的收汇风险过大,因此我国供货商没有同意这一条件。之后,该公司转向国内保理商AlexLawrie公司寻求解决方案。英国的进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