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

七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

ID:41399866

大小:66.8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4

七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_第1页
七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_第2页
七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两栖ZB.荒缪(mid)C.虑専(su)D.砂(bi)解制(pao)发啓(jiao)拮務(ju)宠拙(zhud)气息奄董(yan)不屈不務(ndo)转弯那角(mo)秩序井然(zhi)借才放旷(shi)长厅短叹(yu)混療是非(xido)一漠一样(mu)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茶是故乡浓》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B.由于司机的快速反应,高速行驶的汽车在悬崖边戛然而止,避免了灾难灾难

2、••••的发生。C.所有正直的人都会对一次次的暴力事件义愤填膺,希瑕早F1制止这种行为。••••D.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内心世界表演的惟妙惟肖。••••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由于“神十”航天员精彩的太空授课,使我对神秘太空产生无限的向往之情。B.夏季是雨水泛滥期,我市广大干部和群众团结一心,做好防洪抗洪工作。C.社会上愈来愈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D.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尽管是生在千里沃野,还是长在茫茫戈壁,都要坚强地把根须伸进大地。4•下列句子小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2分)A、“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C、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D、5丿」19FI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FI,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FT。5、古诗文背诵与默写。(10分)(1)海日生残夜,o(2),谁家新燕啄春泥。(3)《论语》十则屮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的语句是(4)《论语》十则中有两句阐述如何向别人学习的语句是(5)《钱塘湖春行》中写动物的两句

4、诗是,,(6)《天静沙•秋思》中点出主旨的一句诗是,(7)《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6、-占诗词鉴赏(每小题2分,共4分)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屮。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冇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

5、阔生动地描绘出來,让我们口J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偈石山,登山观海。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波动荡漾的样了。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像,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表现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宏大抱负。7、文言文阅读(15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屮,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锂,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Z,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Z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Z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Z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乂再

7、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屮,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口J据理臆断欤?13、用“”标出下面句了的册读节奏。(2分)盖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右其反击Z力必丁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阅I•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棹数小舟,曳铁耙()③湮于沙上()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15、将下列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Z去?译:(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16、阅

8、读理解全文后填空。对于河屮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屮”、“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3分)17、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1、D2、C3、B4、B6(1)C(2)B1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14、经过划船埋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