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面批

《在路上》面批

ID:41396099

大小:27.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4

《在路上》面批_第1页
《在路上》面批_第2页
《在路上》面批_第3页
《在路上》面批_第4页
《在路上》面批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路上》面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路上》面批  作文题  有的人一生漂泊,有的人终生不离故土,有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人生的轨迹可能会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心灵都会远游,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例文展现  在路上  走在去地铁站的路上,一步又一步,忍不住停下来想,这样挫败的日子究竟要持续多久?  在南京生活,却融入不了这座城市,感觉上总是接近却不亲近的彷徨。  一家人的生活被繁忙的工作和繁重的学业所充斥,幸福似乎渐行渐远。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口,我不禁困惑,这条路究竟通向何

2、处?  回望茫茫来路,匆忙的行人,喧闹的街道,目之所及,却仿佛见到儿时在故乡那平淡如水的生活。突然间,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充斥心灵――那是幸福。我似又走在那条通往老宅的青石板路上――那被风雨剥蚀的青砖绿瓦以及大门两旁刻写的楹联,它们依旧静静地蛰伏在故乡的晨昏中,而故乡沾染了油盐酱醋的琐碎,唠唠叨叨着陈年的破败和温暖。年节时的爆竹烟花,成长中的人来人往――生活是如此恬淡与悠闲,让人不自觉地停驻匆匆的脚步,蓦然发觉幸福就这样存在于我们身边。  离开故乡已八年,虽有恍然如梦之感,我的心却依然穿越了岁月的忧伤,走在了归乡的路

3、上。也许故乡之于我,是一种“对濒于瓦解的家园意识的伤怀和修复”,或者说,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已把我们湮没,故乡的召唤是掠过水面的风,带给我们幸福。静心细想,在南京的日子里,这幸福其实一直留存在我的心底,只是淡忘了许久,至今才终被唤醒。我知道这条路该通向何方了――那是物质外的性灵,是驳杂中的至纯,是乡愁的慰藉,是心灵的家园。  站在地下铁的通道,穿行而过的风轻拂我的脸庞,我看到的是脚步匆匆却将幸福写在脸上的人们,这些真实而又美好的一幕幕与儿时在故乡小路上奔跑的那个小小身影重叠起来。我不禁自问:这个承载了我八年记忆的地

4、方,难道就没有值得我珍惜的幸福与美好吗?  其实,幸福在乎日常――只要有心,便可俯拾皆是;唯有珍惜,方能岁月静好。至此,我才真正明白,心灵的家园存乎于心。  生活在繁花似锦的都市,每天行走在无休止的消逝中,在这样的似水流年里,那偶尔显身于记忆的故乡,或许在某一天也会不可挽留地悄然远去。然而,“此心安处是吾乡”,生活纵使枯燥,学业纵使繁忙,只要心中拥有一份热乎乎的真实的幸福,我便可以找到那条通往心灵家园的路。  这是一条寻找心灵家同的路,更是一条探寻心灵家园究竟是什么的路。本文以困惑开头,以释惑结尾,叙写了小作者的

5、一次心路历程。本文最值得推崇的地方是,小作者的内心之旅并未在找到故乡这一心灵家园后就停止,而是继续寻觅,得出“心灵的家同存乎于心”的答案,继而抛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结论,告诉读者,只要心中有真实的幸福感,便找到了通往心灵家同的路。全文立意高远,思考深刻,别具一格。  写在面批之后  意匠如神变化生  席玮玮  关于“在路上”这一作文题的审题和立意,我们可以用“质疑生问”的办法,向自己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谁在路上”――这里的“谁”可以大致分为个体和群体两类。第二个问题是“在怎样的路上”――这里的“路”有实

6、指和虚指两类,实指的“路”是自然之路,比如马路、铁路、校园小径、羊肠小道、泥泞山路等;虚指的“路”外延很广,人生之路、情感之路、文学之路等均可涉及。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由实到虚或一语双关的写法,在一篇文章里,“路”及“在路上”的概念应该是不能随意变化的。另外,审题时还有一点必须注意,“路”的另一头总有一个目的地,“在路上”的重点是“在”,因此,对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进行叙写是行文的重点。  关于“在路上”的立意,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  一、由叙写经历到抒发个人情怀  作为高中生,我们要强化“我手写我心”的意识,

7、在作文中表达自我。这种表达,可以先从表达“自己的经历”开始,而后更上一个层面,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让文章渐入佳径,渐上台阶,这才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方向。比如,某同学写“成长路上我和妈妈发生的矛盾”,全文只是详述了矛盾的来龙去脉,语言琐碎,场景凌乱,殊不知,如果将文章写成“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沟通之路”,立意层次会提升很多;再比如,某同学写“故乡那条被自己踩出来的泥泞小路”,通篇对自己的童年进行了深情的回忆,经过面批,同学将这条小路与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交织起来,抒写了“无论哪条道路,都要靠自己来开辟”的人生感悟,立意

8、高下立现。  二、由抒一己之感到怀博爱之心  “在路上”作文的批改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全班50个同学,46个写的都是“我”这一个体“在路上”:比如写“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有家人、朋友的陪伴”,着重抒写亲情和友情;再比如写“书是我到达精神世界的探寻之路”,着重表达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深刻影响。这样的文章,立意是准确的,无可指摘,可一旦读得多了,难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造成这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