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八大原理教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八大原理教程

ID:41354291

大小:21.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八大原理教程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八大原理教程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八大原理教程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八大原理教程_第4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八大原理教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八大原理一、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点,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

2、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一、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种属性:对立和统一。斗争性体现了对立属性,同一性体现了统一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

3、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体静止的相对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绝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二、同一性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

4、势。斗争性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三、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u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一、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

5、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二、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

6、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u四、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一、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三要素:主体、客体、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直接客观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基本类型: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二、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

7、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①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②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u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构成: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根据社会意识的主体不同分为个人意识群体意识(2)按照层次不同分为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

8、宗教、哲学等。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三、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①从内容看: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②从产生看: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③从发展看: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存在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2.社会意识既依赖于社会存在,又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②社会意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