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戒子书

诸葛亮戒子书

ID:41351263

大小:47.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2

诸葛亮戒子书_第1页
诸葛亮戒子书_第2页
诸葛亮戒子书_第3页
诸葛亮戒子书_第4页
诸葛亮戒子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诸葛亮戒子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百科名片《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有留存有多篇《诫子书》1、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

2、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

3、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

4、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冶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3、注释   ⑴夫(fú):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5、。  ⑸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⑹广才:增长才干。  ⑺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慢:怠惰。  ⑻励精:奋勉,振奋。  ⑼险躁: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⑾驰:消失、逝去。  ⑿日:时间。  ⒀遂:于是,就。  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穷庐:破房子。  ⒃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⒄才须学也:才:才干  ⒅意与岁去:意:意志  (19)俭以养德:以简朴节约财务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  (20)枯落:枯叶一样飘零  (21)夫:大丈夫4.常见题型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答:写了诸葛亮希望儿子可以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学

6、有所成。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自己的儿子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学有所成.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鉴赏提示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6、文章思想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

7、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7、相关内容   1、关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