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ID:41337789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2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_第1页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_第2页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_第3页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_第4页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1.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从学术研究和应对的能力机制角度考虑,在我国大概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自然灾害,类似地震、海啸、洪水等等。第二类一般是重大的生产事故,像“京广路塌陷”,就属于重大的交通事故,还有工厂的生产安全

2、事故、煤矿的坍塌、爆炸等等。第三类也就是我们讲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像非典、“禽流感”、“猪流感”,都属于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第四类是涉及重大社会安全的事件,比如恐怖袭击。  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成4级,特别重大的是Ⅰ级,重大的是Ⅱ级,较大的是Ⅲ级,一般的是Ⅳ级。  2.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动,堪称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应对自然灾难最为迅速的一次。  较之过往的自然灾害,中国政府此次救援行动,无论在决策效率、动员能力,还是在高层的亲力亲为以及灾情的信息披露上,都显示出巨大的进步。  地震发生六小时后,2008年5月12日晚8点,温家宝总

3、理飞抵都江堰市。  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门开会,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主持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由温家宝任总指挥,李克强、回良玉任副总指挥。  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局立即启动国家地震一级应急预案;民政部先是启动了自然灾害救助二级应急预案,当日晚10点15分,改为最高级别的一级响应;国土资源部启动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严防灾区因地震造成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救灾指挥中枢协调全国范围内的工作。按照上述预案,中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同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  中央各部门、各省纷纷成立相

4、应的救灾应急机构,自上而下组织各自的救灾活动。诸多参与救援的中央部门都由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负责人,人称“大半个国务院搬到四川”。  军队系统也作出快速反应。震后18分钟,中国军方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从北京发出情况通报,解放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按照该预案,所有的军队武警,统一归属总参指挥部调遣。  在重灾区四川省,震后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下设总值班室、交通、卫生、救援等七个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专业救援队获准进入灾区后,四川省又增设了国际救援协调组。四川省21个市、州,均成立了以市(州)委书记为指挥长的抗震救灾指挥部。  在四川省重灾区都江

5、堰市、汶川县、北川县、什邡市、绵竹县等,虽然地震造成交通、通讯、水电全部中断,很多地方的县级政府和部门的办公楼倒塌,整个行政管理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但一旦恢复交通和通信,地震中幸存的基层官员基本能投身于紧急救援中。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  答: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

6、,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许多应急管理制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文件111件。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了有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同时,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够明确,统一、协调、灵敏的应对体

7、制尚未形成。二是一些行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够充分、有力。三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突发事件未能得到有效预防,有的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未能及时得到控制。四是社会广泛参与应对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公众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有待提高。为了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迫切需要在认真总结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

8、家成功做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