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

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

ID:4133512

大小:502.01 KB

页数:72页

时间:2017-11-29

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_第1页
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_第2页
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_第3页
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_第4页
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企业经营中的法律 风险与防范主讲人:李色阳律师李色阳律师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泉州市人民政府侨务顾问律师;泉州市总工会法律顾问;泉州电视台财经频道特邀嘉宾;泉州晚报特约评论员;东南早报顾问团律师;泉州市律协刑辩专业委员会和涉台专业委员会委员开课目的对企业家来说,轻视法律必然给自己带来企业危机、经济风险、直至刑事责任。这一代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被称做小皇帝讲座纲要一、企业家需要有法治观念二、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三、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一、企业家需要有法治观念(一)法治时代靠什么保护自己的权益?1、公民从出生到死亡都

2、要与他人打交道。【天使理论】2、公民从出生到死亡都要与政府打交道。【国家权力的特性】3、只要与他人、与政府打交道, 就需要法律。【法学、医学和神学】谢霆锋成了药名“泻停封”,王小丫成了餐桌上的“王小鸭”,刘德华成了香肠“流得滑”,甚至成龙都被一家企业注册成棺材的商标,好像死后放进这棺材里就成了一条龙。“克淋顿”、“中央一套”。【案例1】2003年4月,浙江大学毕业生周一超因“乙肝小三阳”被拒公务员门外,愤怒之下举刀刺杀公务员,造成一死一重伤,周被判处死刑。【案例2】以“亿万身价”驰骋于商场的企业家袁宝瑾雇凶杀人被

3、执行死刑。【案例3】浙江富豪周祖豹在与同乡合伙办企业之后引发矛盾,发生凶杀大案。(二)企业家更要关注法律1、法治社会:以法律维护权利;以法律对抗权力。2、法治观念:法治化生存:享受法律是人的生存状态。【实例】法律、年龄与人生【案例】一手带大创维的民营企业家、全国政协委员黄宏生为了在香港顺利上市,公司做了帐目处理。被香港联合交易所调查发现后,黄宏生补交了几千万元。因感到吃亏(持有一半股权却为整个公司“埋单”),他就采取“虚构业务”的方式,从公司“捞回”了那几千万。廉政公署调查后,他又参与制造伪证(一份顾问合同)。但

4、是廉政公署竟然验出写有合同的纸张的生产日期。而他提供的合同上签的日期要比纸张的生产日期早一年,断无可能!【案例】甲与乙打赌,只要乙在众人面前作揖叫其三声“爷爷”,甲愿将自己的小汽车赠与乙。 乙在众人面前连忙喊其“爷爷”。但事后,甲却声称是开玩笑,拒绝赠与。乙向法院提出诉讼。【问题】法院是否应当支持乙的诉讼请求?二、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1、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和企业家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2、企业法律风险的类型■从法律风险形成可分为:传统:公司设立、公司治理、合同法律、贸易法律、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公司税务、公司诉

5、讼;现代:公司上市、破产清算、并购重组、PE投资(风险投资)、VC投资(私募股权融资)。■从风险责任上看,包括: 刑事法律风险、 民事法律风险、 行政法律风险。(一)法律和文件与企业经营1、1978年以来法律和文件的数量统计:(1)1部宪法;400多部法律;(2)800多部行政法规;(3)8000多部地方性法规;(4)30000多部规章;(5)据不完全统计,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多达300多万部。2、文件有问题该怎么办?【案例】陕西省政府于2002年以4号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印发对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行业征

6、收帮困基金暂行办法的通知》。其中规定:电信部门在收取手机电话费时,全省手机用户每月必须缴纳10元帮困基金。2003年,两家个体饭店将省政府诉至法院。2003年11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起诉,理由是:《通知》属于规范性文件,法院不予受理。【案例】2006年,福建省漳州市出台文件,规定:“对 应届初中毕业生中享受政策照顾的考生实行加分形式。 其中,经漳州市政府公布的2005年度漳州市民营企业 前100名纳税大户的子女,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顾。” 漳州市教育部门认为,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主要考虑 到漳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滞

7、后,此举是为了鼓励民营企业, 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该文件引起广泛争议。3、法律模糊与企业经营问题。【案例】最近被传拥有数十亿身价的浙江东阳富豪吴英被追究刑事责任,理由是非法集资。【案例】1985年,孙大午和妻子承包家乡一块荒地,靠养殖1000只鸡、50头猪起家,是大午农牧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检察院指控:1993年以来大午集团未经人民 银行批准,违反《银行法》和《非法金融机构和 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的有关规定,公开 向内部及周边村镇群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大午集团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

8、间,以高于 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承诺不交利息税等方式,出具名为“借款凭证”或“借据”实为存单的制式凭证, 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1627单,近2亿元。【法律、法规怎么说的?】 (1)刑法规定:非法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