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226
大小:6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7-30
《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创作【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 目: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创作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冯至(1905—1993)是我国现当代杰出的诗人、学者、翻译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文化学术上的建树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作为诗人,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冯至从20年代起,就积极投身我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诗歌创作,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冯至善于吸收外国现代诗歌中的有益养分,在创作中融会贯通,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
2、》、《西郊集》、《十年诗抄》,《十四行集》等诗歌被译为英、德、日、俄、荷兰、瑞典等多种文字。冯至著有中篇小说《伍子胥》,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诗文集《立斜阳集》、《文坛边缘随笔》等。他的散文和小说朴实、清新,以《山水》、《伍子胥》为代表,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很高的水平,受到广泛好评。冯至的诗明显地经历过四个阶段,体现于四部诗集,展现出四种诗风。《昨日之歌》(1927)和《北游及其它》(1929)是他早期的抒情诗和叙事诗,是诗人的青春之歌,歌唱爱情友谊,不无忧郁感伤。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诗歌盛世,年轻的
3、冯至以自我对生命个体精神的关注表达出轻婉的幽思、流动的柔情,引人注目。中期作品《十四行集》(1942)是中年人咏叹人生万物的沉思之作,情理交融,浑厚明彻。抒情诗之后,冯至转向了德国文学研究,研究过程中,冯至受到了里尔克、雅斯贝斯、克尔凯戈尔的影响。存在主义思想的浸润,使冯至对人生与自然有了另外一种思考,这种思考在抗战时浓缩成了经验与诗语的结晶。这部诗集因为其独特的哲学意蕴,被誉为“通向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新生代’艺术创造的桥梁”[2]。建国初期的《十年诗抄》(1959),歌颂祖国和人民,感情真挚,明快平实,10是
4、歌谣体的诗风。时代改变了,题材改变了,诗的写法也不能不作相应的改变。《十年诗抄》中的五十首诗大多数是颂歌。它们具有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反映实际生活,抒述大众心情,念起来朗朗上口。《立斜阳集》(1989)所收诸诗是诗人晚年警世之作,以新绝句短篇形式表达诗人成熟的智慧和对世事的忧心。这组诗写得既有现实意义,又尖锐锋利,时有智慧的闪光。老诗人始终热爱祖国,关怀国计民生。艺术上极其质朴精炼,常常引人深思,确是不可多得的当代警世格言诗。这些多种风格既有差异性,又有连续性,许多时候是交叉相融的,却不时突出为某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5、贯彻始终的是亲切自然,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特色,极大部分是格律体,但不是一板一眼生拼硬凑的,而是紧而不僵,松而不弛,节奏明快,流畅自如的。作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风格独树一帜的诗人,冯至的卓尔不群还体现在他早期创作的四首叙事诗上。冯至的现代叙事诗创作,最早的是发表在1925年《浅草》季刊一卷四期上的剧诗《河上》和长篇叙事诗《吹箫人的故事》。1926年,又在《沉钟》合订本第一册上,发表了《寺门之前》。1927年,诗集《昨日之歌》出版时,诗人将这二首作品和其后创作的另外二首叙事长诗《帷幔》、《蚕马》放在一起,收入诗集的下
6、卷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冯至二十年代的现代叙事诗创作,基本上集中于1925年到1927年这几年间。尽管从创作时间上看,诗人的叙事诗创作活动确实显得有些短暂,但正是诗人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为中国现代叙事诗艺术的成熟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并确立了一种新的艺术规范。二十世纪中国叙事诗艺术的发展,是和冯至的现代叙事诗创作成就及艺术贡献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从文学类型演变与发展的过程来看,他的早期叙事诗创作,无论在主题及艺术风格方面,还是在叙事结构及文体形式方面,都为叙事诗这种文学类型的现代转型及创新,提供了独特的艺术经验,拓
7、展出了新的发展空间与可能。在探讨冯至早期创作的时候,许多研究者常常一面竭力昭示它超于政治之外的独特价值,一面又对其抒发的是“狭窄的情感、个人的哀怨”[3]感到某些遗憾,于是力图透过这一层面寻求它们的社会意义。然而也有学者只从艺术角度来探求冯至诗歌的本质,认为正是冯至使中国早期抒情诗10走上了坚定的纯粹诗学的道路,摒弃了一般人所认同的政治主题对这些叙事诗进行了另一种方式的解读。此外,在考察冯至诗歌的外来影响时,不少论者重点突出了里尔克对冯至诗歌创作的影响,认为其不仅表现在诗体结构艺术手法上,甚至在性格气质上也达到了契
8、合。也有论者提出异议,认为不应将里尔克的影响过分夸张,真正施予冯至强烈影响的应推歌德。关于这一点分歧,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应在大量原始史料占有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而不能以特殊语境下的只言片语作为重要依据。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对冯至诗歌的研究是以鲁迅先生不作任何说明和解释的一句话开始的,而对其深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