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和探讨问题》PPT课件

《论证和探讨问题》PPT课件

ID:41305174

大小:228.01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8-21

《论证和探讨问题》PPT课件_第1页
《论证和探讨问题》PPT课件_第2页
《论证和探讨问题》PPT课件_第3页
《论证和探讨问题》PPT课件_第4页
《论证和探讨问题》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证和探讨问题》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2009年江苏考试说明中“论证和探索问题”考核目标的解读论证和探索问题论证在逻辑学中的含义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而当这一过程在考试形式中出现,则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论述和证明的能力。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毋庸置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论证问题的前提。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无法通过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提出(或得出)正确的观点,运用知识或理论支持或说明论点也就无从谈起。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一般来讲,针对问题设置的具体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

2、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如何让从这些要点中遴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的论述,是学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考生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论证和探索问题探索,即对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探索问题的官场实际上是立论的官场,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考试过程中,探索实质上表明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一种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官场实际上就是探索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反映考生追求真理、遇到

3、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论证和探索问题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是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科考试测量的重要能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体系的驾驭能力,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水平,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探索态度是体现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论证和探索问题1、【根据相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第一,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这一要求是根据新课程培养目标提出来的。考查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查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考查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素质,考查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迁移整合和

4、创新运用的能力,考查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例】海南卷23.(10分)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鬼神,相信或不相信的人都可能会说这样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请给出你对这句话的判断,并根据所学哲学知识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这个命题不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都是一种主观判断,属于社会意识,而“有”或者“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5分)这个命题实际上是说主观上的信或不信决定了

5、客观上是否存在的状态。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这种唯心主义观点是迷信的哲学基础。(5分)参考答案(二)这个命题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是指支撑经验的某种信念(理论),“有”或“无”是指有没有关于鬼神存在的感觉经验。(4分)人们总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某种经验。相信鬼神的人就会把自己不能用常识解释的现象理解为鬼神支配的超自然现象,不相信鬼神的人,则从无神论的角度把这种现象理解为人们尚未认识到的自然现象。(6分)参考答案(三)这个命题正确与否要看如何定义“信”或“不信”以及“有”或“无”的概念。(2分)理由是:如果把“信”或“不信”看作是主观

6、意识,而把“有”或“无”理解为客观存在的状态,则这个命题属于颠倒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唯心主义,因而是不正确的。(4分)如果把“信”或者“不信”看作支撑经验的信念或理论,把“有”或“无”理解为有没有关于禠存在的感觉经验,则是正确的,因为人们问题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经验。(4分)(答出上述任一答案均可)分析·应对该题具有相当大的辨析性,要求对在一定情境下给出的命题“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一命题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这个题目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为命题本身的含义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答正确或者不正确,都可能是正确的,能否得分关键看怎样定义概念及如何灵活

7、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经过一段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符合逻辑地说明其中的哲理。加强审题训练,学会提取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点,充分调动和整合已有的知识,有层次地组织答案。第二,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创新思维应该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思维素质:(1)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这反映了创新的基础和传承意义;(2)显示出深刻的思维力度;(3)具有在一个较新的视野上组织、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方法的可能。(4)能够充分驾驭论证和探究对象,并在某些方面具有新意;(5)改造和完善了原有的原理和方法;(6)提出了具有方向性的探究问题的途径。这种能力是学

8、科测试的终极指标,它基本上是引导性的,在测试的操作上应该为这种引导提供条件,即这类试题应该是开放性的,参考答案也应该是开放性的或目标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