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也是教育资源

错题也是教育资源

ID:4129384

大小:14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29

错题也是教育资源_第1页
错题也是教育资源_第2页
资源描述:

《错题也是教育资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6卷总第325期物理教学探讨Vol126No13252008年第10期(上半月)JournalofPhysicsTeaching(S)10120081231错题也是教育资源张绍平安徽宿城第一中学,安徽省宿城县234000每年高考临近,各地“模考”便如火如荼地图2所示。求:(1)小车的位移s=15cm时线圈中进行。为与教育教改同步、推陈出新,提高命题质的电流大小。量成为命题的最重要目标,确实涌现出了许多令人叫绝的“好题”。但“问题题目”也难免出现,有的还犯了科学性错误的大忌!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评讲时往往是告诉学生“题目出错了”草草了事,而这些错题又常会“错误水平”很

2、高,不容易看出错因。这时教师若能帮助剖析出错因,则“错题”的意义将会比“好题”还大“,错题”就成了一个绝好的反面教材!下面就探讨今年较大规模(2)在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模考”中的一道题目(其他资料也出现了类似的电荷量q。的错题)。(3)在线圈通过磁场的整个过程中电阻R原题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一产生的焦耳热QR。该题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物理情景设计也很巧妙,隐含了磁场区域宽度与线圈长度相等的条件。(前边出磁场时,后边同时进入磁场,故线圈长l=10cm)。该题的第(2)问考生中出现了这样两种理解:一种是公式q=nΔΦ/(R+r)=-3nBLl/(R+r

3、)=5×10C。与提供的参考答案小车,车上竖直固定着一个高为L=0.05m,匝解法一致;另一种是对线圈进入过程任取一极短数n=100匝、电阻r=20Ω的矩形线圈,线圈与时间,由动量定理有nBIlΔt=(M+m)Δv,求和一阻值R=80Ω的电阻串联,线圈、电阻和小车后变为nBL∑IΔt=(M+m)(v1-v2),得q=总质量M=1.2kg。现有一子弹以v0=110m/s(M+m)(v1-v2)/nBL=1C。式中子弹质量的水平速度射入小车中,并立即与小车一起运m=0.12kg,可以由动量守恒求出。可见,两种动,速度为v=10m/s。随后穿过与线圈平面垂解法的结果差的太多

4、了!而且也不难看出两种解直、磁感应强度B=1.0T的水平有界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已知子弹射入小车后,小法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仔细分析,两种解法本身车运动的速度v随车的位移s变化的v-s图像如也没什么不妥。对此,老师们大都感到疑惑。质疑景转入学生喜闻乐见的“雪上运动”,进而揭示主题,自类问题,自然巧妙。然贴切,极富情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④可以把解题思路总结成“顺口溜”,便于学生记②把比较死的物理习题变活。忆、应用。例1用“狗拉雪橇”代替教材上的物体的滑行,并伴⑤积极调动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体现有动感图片,物理内核仍与教材一致,把枯燥的物理习

5、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了教学思路的转变。题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体现了“STS”思想。并且它与⑥对学生解题及时进行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有成引入中的“雪上运动”、例2中的“滑雪”相呼应,浑然一就感。并善意指出学生的笔误,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体,独具匠心。(栏目编辑黄懋恩)③利用变题,从多种角度训练学生,并过渡到第二©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Vol126No1325物理教学探讨第26卷总第325期(S)10120081

6、241JournalofPhysicsTeaching2008年第10期(上半月)在似是而非的解答中寻找教与学的契机12贺贤伟,胡君芬宁波北仑中学,浙江省宁波市315800摘要:对物理解题中的错误及其防止办法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有些隐蔽性很强的错误解法对教与学都非常不利。例如那些答案正确或接近的解法,教师若没有发现其中隐藏的错误,则从另一个更具权威的角度强化了学生的错误认知。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以严谨的态度面对作业中似是而非的答案,本文也正是出于此因,跟同行交流自己的一些体会。关键词:似是而非;思维

7、惰性;认知误区;新课程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10(S)-0024-3物理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物理过程的分析的正确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作是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对知识点的引入和展开的业也是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完成的,而教师大多手段各有千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只能依靠作业的反馈来寻找学生学习过程中存也因人而异。目前我国的教学还是采用大班化的在的知识漏洞或缺陷。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知识缺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学陷或错误能够通过这一途径被教师发现并得以习进程一一把握,导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