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87020
大小:4.03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8-21
《教学 6.1 规则种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课规则与秩序1规则种种离娄:相传是黄帝时一个视力特别好的人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鲁国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孟子《离娄上》的一句名言“规”和“矩”都是古代的画图工具,“规”类似于今天的圆规,“矩”类似于今天的直尺,所以没有“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形和圆形的。引申意义是:做任何事都应有一定的
2、准则约束,否则是做不成事的。1904年的奥运会上,日本选手佐间佐富士试跳时,将手中的撑杆插入黄沙内,用爬上竿头的方式轻松飞过横杆,这一举动让全场观众和裁判瞠目相觑,不知所措。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后来,撑杆跳高的规则规定:运动员在比赛时必须将撑杆插在插斗内起跳,在起跳离地后,握在下方的手不得移至上方的手以上,而上方的手也不得再向上移动,更不允许交替使用双手抓握撑杆。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一名学生在下楼梯的过程中跌倒,骤然引发拥挤,五人当场死亡。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年龄在
3、11岁至14岁之间。师生回忆“惊魂十分钟”。”“仅十分钟,校园楼梯成了地狱。”……说一说:1、不遵守规则,失去秩序的后果是什么2、应当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就是关于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和应该怎么做、不可以和不应该怎么做的约定。一、什么是规则?1、不同的场所如:家庭规矩、学校规则、社会规范等。2、不同的的活动如:交通规则、学习守则、运动规则等。3、不同的领域如:经济领域的规则、日常生活领域的规则、政治领域的规则、文化领域的规则等。分类:二、规则分类(一)学校规则:1上下课要准时,2在课堂上不能随便讲话,3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4在校园里不能大声吵
4、闹,5不能随便地乱扔垃圾……课堂讨论的规则p48学校里的其他规则身边的规则--生活处处有规则有的同学说:“我有说话的自由!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随便说话?”对这个说法,你有什么看法?假如在课堂讨论中没有规则,会发生什么情况?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条课堂规则,并分析其重要性。探究一课堂规则违背规则的后果中学生守则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二、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三、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四、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五、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六、生活俭朴,讲究卫生,不吸烟,不喝酒
5、,不随地吐痰。七、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国家法令。八、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九、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十、诚实谦虚,有错就改。从中选择三条规则,分析其作用并讨论如果缺失这些规则将产生的后果。缺失规则后果探究二(二)公共场所的规则身边的规则--生活处处有规则1、不随地吐痰2、不乱扔果皮纸屑3、不大声喧哗4、接打手机不影响他人5、在公交车上、地铁内及其他人员密集的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要对着别人,要低头并用手或手绢挡住嘴巴6、公共场所禁止吸烟7、超市中不买的东西放回原处……………请大家用一分钟时间阅读书上P50-P51
6、的“请勿喧哗”和“从排队开始”。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通过规则来约束人才可以保障其他人也包括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身边的规则--生活处处有规则(三)交通规则:1、红灯停绿灯行2、过马路走斑马线3、不能酒后驾车4、不能超载5、行人车辆靠右行……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不仅会给个人、家庭带来不幸和痛苦,还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经济损失。浙江高速路发生特大交通事故致6死19伤生命的警示可怕而又惊人的数据: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致67759人死中国尴尬的世界第一交通死亡事故占全球15%中国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了全球的15%!成为交通事故多发
7、国家。一组数字显示,按发生事故原因分析,我国驾驶员违章占70%-80%,机动车机械故障原因小于5%,道路及相关设施占1%,行人违章占15%。可见,机械故障、道路设施等等都不是原因,主要原因竟然是驾驶员的违章操作和行人违章,是人的问题。其他的分类标准对规则分类。可将规则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如:社会制度、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属于正式的规则。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等是非正式的的规则。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如:国家和地方的法规等属于强制性规则;《中小学生守则》、乡规民约、各种风俗习惯等属于非强制性规则。补充资料:中国人的规则和秩序意识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