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心理学》 (1)

《这才是心理学》 (1)

ID:41279687

大小:50.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1

《这才是心理学》 (1)_第1页
《这才是心理学》 (1)_第2页
《这才是心理学》 (1)_第3页
《这才是心理学》 (1)_第4页
《这才是心理学》 (1)_第5页
资源描述:

《《这才是心理学》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这才是心理学》科学3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特征:1、应用系统的实证主义;2、产生公共的知识;3、验证可解决的问题。预设偏见:所想的与实际的有所不同第一章结语:心理学是一个主题非常广泛,但又相对松散的学科,它包含一些通常不被归入同一概念的众多研究主题,然而,他们都使用科学方法来理解行为,从而实现学科的统一。科学方法绝非是指一套生硬的规则,而是指一些非常普遍的原则。最重要的三点:1、科学采用系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2、它以可公开验证的知识为对象;3、它研究实证的可解问题。科学通过同行评审等程序和重复验证等机制来验证知识的公共性。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因而经常会和世俗智慧相冲突。这种冲突是任何

2、新兴科学都会遇到的,了解这种冲突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人反对将心理学视为一门科学并对心理学持敌意态度。同时,与世俗常识之间的碰撞也令心理学成为一门激动人心的学科。很多人进入这一领域正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人们能够检验那些毫无争议地接受了数百年的“常识”可证伪性:一个理论要有可证伪的可能,且不仅仅需要一个证据,需要多个证据的聚合性证据才能证伪此命题(看此理论是否有否定点,或是否有操作性定义)第二章结语:科学家提到“可解的问题”时,通常是指那些可检验的理论。可检验的理论的定义在科学中是非常明确的:这个理论是有可能被证伪的。如果一个理论不可证伪,并且和自然界的真实事件没有关联,那么它就是

3、无用的。心理学一直充斥着不可证伪的理论,这也是心理学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好的理论能够做出预测,具有高度的可证伪性。相对于一个不精确的预测,一个明确具体的预测如果得到证实,会为产生这个预测的理论提供更大的支持。简言之,可证伪性原则的一个含义就是,并非所有理论的验证都具有相同的价值。可证伪性越高,预测越具体,得到证实的理论就越接受青眯。即使预测并没有得到证实,可证伪性相对与理论发展也是有用的。一个被证伪的预测说明,原有理论要么应当抛弃,要么需要进行改变以解释不一致的数据,正是通过这种由被证伪的预测所引发的理论修正,像心理学这样的科学才能逐步向真理逼近。操作主义:将要研究的东西与可观察的实物

4、联系起来操作性定义:一个概论要与可观察的事物联系起来(即智力用智力表检测,原子核用专用机器检测)操作主义将概念推向知识共同体(即产生公共的知识)第三章结语:操作性定义是利用可测量、可观察的操作来表述的概念定义。我们确信某个理论具有可证伪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确定理论中的关键概念具备可用可重复性很强的行为观察来表述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是让科学知识变得可检验的主要机制。这样的定义被置于公共领域,使其所界定的理论性概念能够接受所有人的检验,而不是像直觉、非经验性的定义那样,只属于特定个体,检验它的机会并不向所有人开放。由于心理学使用一些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词语,如智力和焦虑,许多人对于这些术语

5、的含义有着预设偏见,因此往往意识不到对这些术语进行操作性定义的必要性。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门类一样,也需要对其术语进行操作性定义。可是,人们常常要求心理学家回答本质主义的问题(有关概念的纯粹深沉本质的问题),而其他科学家就不必回答这类问题。没有科学能够回答这样的终极问题。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门类一样,正在试图不断地完善其操作性定义,使理论概念能够更加准确地放映真实世界的原貌。安慰剂效应:一个药物或疗程可能存在心理治愈能力,即病人自己康复的能力鲜活性效应:人类更容易记起新鲜的容易记起的事物(会影响我们对数据的分析)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会遗漏多其他的解释,且存在安慰剂效应第四章结语:个案研究和见证叙

6、述在心理学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早期阶段是有用的,因为此时,寻找有趣的现象和待研究的关键变量很重要。虽然个案研究在早期的理论形成钱的阶段是有用的,但在研究的后期,当对理论进行检验之时,个案研究就变得毫无作用。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独立现象,个案研究的结果遗漏太多其他可能的解释。为何个案研究和见证证据对于理论检验来说是无用的?要理解这一点,就需要想一想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是指,无论疗法是否包含了有效的成分,人们都倾向于报告任何疗法都对他们有效。安慰剂效应的存在,催生了许多关于疗效的见证叙述,致使对一种心理疗法效果的证明成为“不可能任务”。原因在于,无论疗法手段是什么,安慰剂效应都会使人们提出证

7、实其疗效的个人见证。尽管见证证据在检验理论的时候是无用的,但心理学研究指出,由于鲜活性效应,这类证据往往被人们过分看待:对于更为生动,并因此在记忆中更易提取的证据,人们会赋予其过高的权重。对大多数人来说,见证证据就是一种格外生动鲜明的信息,因此,人们在验证某一心理学主张的合理性时,会过度依赖这类证据。事实上,理论主张是否合理,是不能用见证叙述和个案研究的证据来判定的。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关系可能存在方向性问题(即理论认为A到B,但实际有可能是B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