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攻击型幼儿的案例分析

一名攻击型幼儿的案例分析

ID:41249937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0

一名攻击型幼儿的案例分析_第1页
一名攻击型幼儿的案例分析_第2页
一名攻击型幼儿的案例分析_第3页
一名攻击型幼儿的案例分析_第4页
一名攻击型幼儿的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名攻击型幼儿的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名攻击型幼儿的案例分析案例背景:茂盛是一个倔强、爱动的孩子,有一定的破坏行为,他的优点是喜欢与人交往,不怕陌生人。但是自制力很差,常有攻击性行为。比如:他喜欢和别人一起游戏,却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常用肢体语言代替口头语言。有时,很多小朋友一起游戏时,当别人不理他,他会抡起拳头打别人,理由是别人不跟他说话。很多家长都向老师反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坐在一起,怕他打到自己的孩子。案例描述:小朋友陆续离开幼儿园了,活动室里还有五六个孩子坐在一起玩雪花片。茂盛刚用雪花片插了一把“枪”,他的妈妈来了。我摸摸

2、茂盛的头说:“看,妈妈来接你了。”他抬起头,看着妈妈说:“我还要玩一会儿。”妈妈站在门口说:“不行,赶快走!”茂盛大喊:“我要玩。”妈妈生气地说:“你再不走,我走了。”“不,我还要玩一会儿。”……我见状立即对茂盛说:“妈妈回去还要做饭,我们就玩一小会儿,好吗?”茂盛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示意让茂盛的妈妈到活动室里等他一会儿,茂盛的妈妈一脸不高兴地坐在他的边上。茂盛拿着他插的宝剑在宁宁身边走来走去,说:“你看看我的枪,你看看我的枪”说完,他把“枪”对准宁宁的头敲了两下。宁宁哭着喊:“老师,他打我。”茂盛的妈妈看见

3、宁宁哭了,站起身来,“啪啪”给了茂盛两个耳光,气愤地说;“打呀,你再打打看。”茂盛嘴巴一咧,大哭起来……茂盛的妈妈生气地拉起茂盛的手,一边朝活动室门口走去,一边说:“看我回家怎么治你。”案例分析: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直接学习。其中观察学习是儿童行为获得的最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儿童是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所受的强化,间接地习得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学家班杜拉著名的攻击玩偶实验表明:经受过他人攻击行为的儿童比没有经受过的儿童,在之后相似的情境

4、中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因此,社会因素是诱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观看电视暴力片、父母的教养方式粗暴、经常体罚儿童,对导致幼儿的攻击性态度和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性强。在此案例中,茂盛妈妈的不恰当的惩罚方式都强化了茂盛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起到了增加儿童攻击的消极作用。这是因为某些惩罚手段本身就具有攻击行为榜样的性质。儿童在“适宜”的情况下,会把别人惩罚他的这些手段用来攻击他人。这种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加以矫治,将不利于儿童健全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养成。因此,对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应首先

5、积极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攻击行为要及时地处理,防止造成更恶劣的后果。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教育方法得当,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在家庭管教方面,父母用忽视放任或严厉的惩罚来管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两种态度都鼓励和强化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当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时,需要给儿童一些惩罚,但惩罚时应注意:1、惩罚要及时,使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能得到迅速的反馈。在惩罚时应向儿童讲清楚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2、惩罚应和鼓励结合。对儿童的惩

6、罚并不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自身”,而是可以采取停止玩玩具、看动画片等“惩罚”手段。当儿童表现出家长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或行为有明显改进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进一步改善,形成行为的良性循环。  (二)控制环境影响,重视成人的榜样示范作用。   从社会环境中寻找那些可能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并予以控制和消除,如禁止儿童看暴力影视;成人自身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不具有攻击性;成人掌握正确的育儿观念,并通过成人的教育使儿童形成对有关攻击性行为的正确认知,帮助儿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7、。(三)创设良好条件,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儿童获得攻击性行为后,以表象的形式存储在头脑中,并重新整合成一种反应模式。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经由特定的内外因素的启动或激发,实际的攻击行为才能发生。儿童年龄小,大多数攻击性行为发生在争抢玩具等一些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时。鉴于上述特点,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给儿童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提供数量充足的玩具,以减少儿童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设置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儿童因空间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而造成摩擦。此外,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让

8、儿童能愉快地接受老师、同伴的建议,使儿童形成正向情绪和经验,善待他人。  (四)重视内部因素,培养自我调节控制的能力。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强调个体的主动性,他认为个体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依靠反馈进行自我评价,所以个体的行为即使未受到外来的强化,自己也具有调控行为的可能性。个体对攻击性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实际上有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如果自我评价结果是积极的,那么个体的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