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案例评析

物理教学案例评析

ID:41248391

大小:7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0

物理教学案例评析_第1页
物理教学案例评析_第2页
物理教学案例评析_第3页
物理教学案例评析_第4页
物理教学案例评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案例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物理教学案例评析姜艳玲一、导读(一)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亮点来自学生对超重和失重提出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超重与失重是不是惯性?体检时站在台秤上看到指针摆来摆去是不是超重和失重?从过山车上下滑感觉到身体轻飘飘的,是不是失重?也许还会有学生提出:直升机竖直下落人会不会飘起来?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提出诸如以上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捕获这些创新思维的火花,并正确引导,不断鼓励,最终总结出要探究的关键性问题。(二)设计思路1.概念理解情景引入:课前播放有关航天飞机发射、太空站的录像片,开场白:同学们也看过神舟五号升空的实况,

2、都听说过超重和失重这两个名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引起超重和失重的原因是什么?”引出这节课的主题:超重和失重。概念提出:引导同学观看在电梯中的录像。物体放在静止的台秤上,观察台秤的读数,该读数为物体对台秤的压力值,称为视重,此时的视重等于物体的重量;电梯起动的过程,观察到视重值大于正常测量值,电梯停止的过程中,观察到视重值小于正常测量值;如果是在电梯中用弹簧秤挂一个重物,电梯开始起动的过程,同样观察到视重值大于正常测量值,电梯停止的过程中,也观察到视重值小于正常测量值。就此提出概念“这

3、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2.实验观察(1)让学生手托自己的词典,上下运动体验词典对手的压力,先缓慢上下运动体验压力再突然上下运动体验压力(2)让学生用自制的弹簧秤挂钩码,手提弹簧秤上下运动,观察弹簧秤的读数或感受手指受到的拉力。交流“有没有观察到超重和失重现象?什么时候观察到了超重现象、失重现象?”。引导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有关超重和失重的问题,老师在众多问题中,抓住主要问题“产生超重和失重的原

4、因是什么?”老师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了引导探究再把问题具体化“能否根据我们掌握的运动规律来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3.理论探究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辅导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分析方法来分析问题,指导学生把探究结果写在稿纸上。投影学生的探究结果,请学生上台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讲解,规范学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假设运动(向上或向下、加速或减速),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得出支持力的表达式,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压力的变化进行判断。探究结果:“产生超重和失

5、重的原因是在竖直方向上存在加速度”。思考:“水平方向的加速或减速运动会产生超重和失重吗?”,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向上的运动就一定产生超重,向下的运动就一定产生失重吗?”组织学生交流,同时屏幕打出以下四幅与运动对应的受力图,并指导学生一起分析。投影归纳出来的规律:得出结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仅由加速度方向决定,与运动方向无关。4.结果外推演示实验:液体也会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吗?演示下方钻了孔的矿泉水瓶自由下落,通过实物投影观察漏水情况。“没有水漏出的原因是什么?”自由下落过程中上面的水对孔口的水没有产生压力的

6、作用,产生了失重现象。强调:固体、液体、气体等一切物体只要满足条件,都会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引出概念:如果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称为完全失重现象。下落过程考虑到空气的阻力,只是接近完全失重的状态,这种接近完全失重的状态称为微重力状态。学生体验:弹簧秤挂钩码自由下落,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同时屏幕打出: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是什么?水瓶向上抛出,孔口的水会流出来吗?的思考问题。瓶子抛出,上升和下落的过程水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知识应用:在完全失重情况下,弹簧秤还能测量物体的重力吗?天平还能测出质量吗?

7、浸在水中的物体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水银气压计还能测出气压吗?5.方法求新引言:我们用弹簧秤来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示数变化不定,且瞬间即逝,难于观察,有把瞬时的受力情况都记录下来的测力仪器吗?“力传感器”就是这种仪器,它能够帮助你解决观察瞬间受力这个难题。根据课件讲解:用数字采集器观测电梯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方法。力传感器把受力大小转换成电信号,数据采集器把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画出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力随时间的变化就永久记录下来了。根据F-t图象看出物体各时间段的运动情况。应用:根据图象,求出

8、电梯加速上升的最大加速度。(取g=10m/s2)解:受力分析如图: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F′得:最大拉力Tm=3.5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得:最大加速度为am=(Tm-G)/m=1.4(m/s2)6.总结提高课堂小结,让学生以“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为话题进行评价性总结,同时在屏幕上打出“(1)产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是在竖直方向上存在加速度,加速度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