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齐鲁银行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齐鲁银行诈骗案案例分析摘要:本文从案发前齐鲁银行财务方面分析了其存在问题,案发后,以内部控制要素的角度分析了齐鲁银行存在的潜在问题,最后对齐鲁银行下一步的改进提出了相应建议。关键词:齐鲁银行诈骗案内部控制要素存在问题改进方案一、齐鲁银行诈骗案简介2012年3月20日,随着核心官商的过堂,齐鲁银行“12.6”特大伪造金融票据案方得显山露水。经媒体曝光,齐鲁银行,刘济源,是活跃在济南金融界的资金掮客。刘济源先是揽储,将国企资金揽至齐鲁银行作为定期存款,将该存单抵押贷款,即所谓的“第三方存单抵押贷款”,贷款获得的现金再去存款,循环往复。刘将贷来的款项拿去投资,涉案企业获得
2、10%-15%的补偿金,企业领导则获得约1%的好处费,同期银行得以做大存贷款规模,三方相得益彰。初始入库的存单可能真实,后经出库再入库的存单就有很大水分,他与齐鲁银行业务经理傅人永勾结开具了假存单。一开始刘济源的投资得心应手,从银行套取的贷款往往都能如期归还,如此这般拆东墙补西墙,数年未被发现。但一旦其资金链陷入紧张,在定期存款到期、后续资金未跟上时,刘济源不得不四处协调展期,勉力维持。2010年12月6日,齐鲁银行在受理业务过程中发现一存款单位所持“存款证实书”系伪造之后报警,这个骗局终于败露。此案涉案金额达到了60亿元。二、财务方面问题齐鲁银行是山东省成立的首家
3、城市商业银行,首家与外资银行战略合作的城市商业银行,也是山东省首家跨省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据齐鲁银行2009年年报摘要显示,截止2009年末,齐鲁银行总资产617.36亿元,较年初增长28.06%;而各项存款余额546.55亿元,增长22.98%;各项贷款余额353.1亿元,增长25.4%。而根据齐鲁银行2011年1月公布的上年度业绩可以看出,2010年又是大跃进之年,全年存款增幅为100亿元,总资产达810亿元。另外根据中国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要求,表内外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贷款被视为不良信贷资产。次级类信贷资产:借款人还
4、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齐鲁银行2008年和2009年的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2.55%和1.99%,均低于商业银行正常经营下不良贷款率的低点。根据齐鲁银行2011年1月公布的上年度业绩,2010年度不良贷款率更是仅为1.12%。尽管这项指标看似符合监管要求,但将其明细数据与四大行的建设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北京银行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齐鲁银行的次级贷款比例远高于正常水平,齐鲁银行次级贷款占比高达1.83%,同期建设银行为0.45%,而同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北京银行仅为0.09%。《齐鲁银行股份有4限公司2
5、009年度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显示,齐鲁银行的第三方存款质押业务存在借款人营业收入与贷款规模不匹配、存款质押合法性等诸多问题,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齐鲁银行次级信贷资产比例的居高不下,正印证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这段“借款人营业收入与贷款规模不匹配”的审计意见。三、内控要素角度原因分析(一)内部环境问题银行的企业文化必然包含内部控制文化,因为内部控制文化是促进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保证。齐鲁银行“12.6”特大伪造金融票据案件折射出齐鲁银行在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缺失。内部控制表面上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实际上是违法行为的“绊脚石”。(二)风险评估问题银
6、行的风险评估应该是内部控制环节中最重要的活动。据现有资料分析,刘济源一开始的存单可能是真的,逐渐地胆子越做越大,开始说服傅人永开具虚假存单,并用假存单贷来的现金再去存款,如此循环套出银行的钱。由此可见,风险评估在齐鲁银行形同虚设,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三)控制活动问题令人震惊的是齐鲁银行的工作人员竟然不能识别自家的假存单。第三方用存款企业的存单办理质押贷款,企业的定额存单需要质押在银行。企业印鉴可以作假,但银行存单造假的可能性很低,因为银行面对自家的存单,一定具有很强的辨别能力。然而直到2010年12月6日,某柜员才发现“存款证实书”系伪造,而此前刘济源已骗贷近60
7、亿。(四)信息与沟通问题在2010年4月,由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就显示,齐鲁银行的第三方存款质押业务存在借款人营业收入与贷款规模不匹配、存款质押合法性等诸多问题,但遗憾的是,这一提醒当时并没有引起当事银行和监管层的注意。(五)内部监督问题据齐鲁银行的年报材料,2009年,在信贷管理流程上,齐鲁银行认为自己进一步规范4了贷前调查,提高了审查审批效率,强化了贷后管理。然而根据本文上述分析,齐鲁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这种评价显然不客观,这也就不难解释齐鲁银行在不断吹嘘自己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