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古文化艺术

中国远古文化艺术

ID:41225543

大小:2.43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8-19

中国远古文化艺术_第1页
中国远古文化艺术_第2页
中国远古文化艺术_第3页
中国远古文化艺术_第4页
中国远古文化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远古文化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远古文化艺术审美09级美术学周冉冉主要内容:第一节孔子美学第二节老子美学第三节庄子美学第四节中国审美文化结构第一节孔子美学孔子的姓氏是孔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孔子审美的人生标准孔子的社会审美理想与艺术审美标准有一个交汇点,那就是人或者社会。人是社会主体,而社会性是人与艺术共同的、第一位的属性。因此,对人生的思考与关注成了孔子所有美学的出发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的人生标准是由其言与行两方面共同展现的,孔子的人生是理性的人生、思索的人生,同时也是感性的人生、艺术的人生,这一观点与我们传统的认识有所不同。子曰:“志于道

3、,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他眼中,艺术与道、德、仁并列,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方面,如果说“仁”与“礼”是必须的,“美”与“善”是必然的,两者是相互关联的话,那么艺术正是它们中间的可靠使者。孔子重视艺术有他的思想基础,他认为艺术与人的道德修养是一致的,同时艺术修养还有助于实现一个人的政治抱负。孔子不慕富贵,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乐观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孔子曾用自持的精神态度,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无论富贵贫穷,都不能改变他对生活的乐观、对艺术的钟爱。孔子审美的情感标准艺术生活直接的现实是情感,在这方面孔子同样树立了自己的标准,这就是“和”。和的社会与审美认

4、识由来已久,先秦的典籍中不断有这类的记载。“和”要求一切物质、一切环节、一切关系都协和的交织在一起,这是古人实践认识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人对世界的感应和对别人的态度,构成了一个人的情感基础,同时也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关系,孔子形象的将它比喻为“仁”。“仁”与“爱”是不可分割的,仁者爱人么!“仁”、“爱”是孔子的理想“君子”的基本情感态度。孔子主张“礼为用,和为贵”,“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庸”。“和”是适度的,不张不扬,不粗不狂,不激不厉,是调和,和解,和谐,是恰如其分。孔子“和”的审美认识和“中庸”的方法论对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审美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在艺术上,“和”与“中

5、庸”的观念深入人心,历史上很少有人像现代艺术家徐悲鸿所信奉的那样:“独执偏见,一意孤行。”传统中国画所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调和:黑与白、疏与密、浓与淡、多与少、干与湿、大与小、急与徐、直与曲、方与圆、满与残等,都是和谐审美的必要环节。“万花丛中一点红”把两种色彩的对立限制到了最小的程度,求的是变化中的统一而非出格、过分,醒目的红色必须服从整体、服务与整体。“中庸”的方法论也存在有明显的缺陷。在近年来传统文化回归意识的影响下,“和谐”在社会、在人生。在审美艺术上都重新得以肯定,同时人们又开始重新审视“中庸”观点。可见,孔子美学思想的意义是不灭的,正如那些有远见卓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所

6、言,它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第二节老子美学哲学是时代的灵魂,也是任何艺术的出发点。在中国早期思想﹑文化的大家庭中,儒家和道家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形成“儒道互补”这一特有现象。这种互补,使人生有了进与退﹑仕与隐两种可能,更使艺术审美有了繁与简﹑周与不周﹑写真与写意等多种选择。老子美学的哲学基础老子,生卒年不详,大多数人认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大

7、约与孔子同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神秘人物,著《道德经》81章,对中国艺术思想影响至深。老子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以一为本”、“有无相生”。老子哲学的核心是“道”。“道”具有自身的属性,是先秦时期具有人格化意味的“天”的观念的理论化,老子所有的哲学观念、美学思想皆由此而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日道。”又说:“道可道,非常道。”“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一”的作用与“道”的作用一样,是正本清源,是治世之本、理物之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