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08615
大小:39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18
《溶解度-质量分数专题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龙文专题复习溶液的形成、溶解度专题复习姓名: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l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碘酒C.医用酒精D.泥水3、如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
2、的是(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B.M、N都不是易溶物质C.阴影处(不包含曲线上的点)N为不饱和溶液,M为饱和溶液D.P点表示20℃时M、N的溶解度相等4、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C.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5、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龙文专题复习A.
3、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把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a>b>cB.c>b>aC.b>a=cD.b>a>c7、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溶液饱和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4、使不饱和的C溶液变饱和D.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析出的晶体最多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BB.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80gC.A、B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A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B>C>A9、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
5、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龙文专题复习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10、如图是M、N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据此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M和N的溶解度才相等B.N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把N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时,有晶体析出D.N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1、甲、乙两种物
6、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t1℃时,加入甲物质,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C.t2℃时,甲或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是W:100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到t2℃时,乙先析出晶体12、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温度大于t2℃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
7、净的甲D.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液降温到t1℃时,两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分数一定相等龙文专题复习二、填空题()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8、 (填写物质序号)。(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选项序号)。A.c>a=bB.a=b>cC.a>b>cD.b>a>c.2、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如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空。(1)在t1℃时,向100g水中加入150gMgCl2,形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