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应保持反思状态

课改应保持反思状态

ID:41192710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8

课改应保持反思状态_第1页
课改应保持反思状态_第2页
课改应保持反思状态_第3页
课改应保持反思状态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改应保持反思状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改应保持反思状态韩2005-06-1315:57:03摘自:INTERNET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并不缺乏先进的课程理念,我们所缺少的是具体的对这些理念的运用、操作和探索,否则,这些所谓先进的课程理念就只能是虚无的空中楼阁,其高深精妙的语言阐释只能是美丽的乌托邦而已。那么,执着地保持一种实践中的反思状态——一种清醒状态,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新课改必须进入的一种状态。《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正是我国首部反思课改教学的图书,尤其关注了课堂操作,这部书提醒我们:课改应保持反思状态!  在课程改革中,教学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教育教学质

2、量的提高,学生的良好发展,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和解决的。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在具体而微的实践层面上的落实环节,它左右着广大教师日常的教学生活方式的转变问题,决定着整个课程改革的成败。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并不缺乏先进的课程理念,我们所缺少的是具体的对这些先进理念的运用、操作和探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实并检验这些理论的效度和价值,否则,这些所谓的先进理论和理念就只能是虚无的空中楼阁,其高深精妙的语言阐释也只能是美丽的乌托邦而已。  因此,我们在关注先进课程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微观层次的教学实践问题,并且时刻保持一种反思状态,《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

3、丛书包括《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正是我国首部反思课改教学的图书,它尤其关注了课堂操作,拒绝对新课程“纸上谈兵”。丛书切入课堂操作实际,使新课程教师研修进入到课堂的深层探索阶段,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对课改实验区已有实践反思的基础之上,它从理念的神坛走下来,面向具体的操作层面,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之上致力于解决实际操作层面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学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实施形式、评价方式以及备

4、课思维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在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群人”的活动,人们已经习惯于让这群人“静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步调一致地听讲,或者练习。这种整齐划一的情形是不是教学的最佳组织形式?显然不是!但教师们在试图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困难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课堂多样化的组织方式缺乏比较系统的思考和了解;其二是在不同组织方式的具体“操作技术”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在种种困难面前,我们如何能够在课程改革的呼唤中,理解并学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性的学习?“小班教学”、“网络化教学”的确是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学校品牌

5、的理想目标,但是这种“口号”我们听得过多过滥,因此,本丛书致力于如何获得对这种组织方式的特殊的“操作技术”等一线教师更加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高歌某些“先进理念”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在课改实践的切身体验之中去反思、探索和把握的。  在教学准备上,备课是教学过程当中首要的、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如何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以符合新课程理念?备课,是一项有创造性的个体劳动,备课的好坏关系到课堂的成败。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要求,教学方式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由于人们的惰性以及长期以来对备课

6、的要求过于死板,教条化、程序化倾向严重,备课越来越成为一种应付检查的机器,其本身的创新和价值受到了严重弱化。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所以,在新的形式下,我们需要对备课进行深入的反思,加强新课程的教学设计。重塑备课新思维,就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  与此同时,新课程还对教师的说课、听课与评课有了一定的要求。说课作为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反思工作,听课作为现场的研讨观摩和检查督导工作,评课作为考核评价和推进

7、推广工作,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方式,也都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传统的以说课、评课、工作布置及业务学习相结合的传统教研方式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需要大力开展以说课、听课、评课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建立有利于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整体提高的校本教学研究机制。但是这种机制如何建立?如何才能不拘泥于形式而提高说课、听课和评课的实效性?这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探索的教学问题,否则,我们将很难跳出传统体制的窠臼。  我们知道,不管是多么充分的教学准备,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现场和教学细节中去,这是教学的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和生命载

8、体。但是何以做到在深入教学现场和教学细节的同时,用一种反思的目光来对其加以研究和审视,阐述新课程背景下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贯彻、落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