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美日消费信贷模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借鉴与启示,《生产力研究-》N!o".%5*.+2&0(0(6)美日消费信贷模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杨晓霞(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文章从个人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个人信用信息的开放度、消费信贷的法律体系、消费信贷品种、消费信贷供给者和政府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对美日消费信贷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政府应积极引导、大力推动消费信贷的发展,构建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消费信贷模式,尽快建立健全消费信贷的法律体系,培植多类型、多层次的消费信贷体系,不断拓宽消费信贷品种。【关键词】消费信贷;模式;个人信
2、用中介服务机构;个人信用信息【中图分类号】F830.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6)05-0150-03消费信贷是增加有效需求、培育消费热点、活跃消费市场个较为完备的消费信贷体系。总体来看,日本消费信贷比西方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消费信贷刚刚起步。近年来,中国将消费信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在运行方式、管理体制、调控方贷的发展作为消费升级、拉动内需、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独具特点的市场化运手段之一。发展消费信贷,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央银作模式。行信贷政策的重点,
3、是完善消费市场宏观调控的核心内容。二、美、日消费信贷模式比较美国和日本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其市场经济的运美国消费信贷完全是自由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体现为以商作方式不同,消费信贷的发展程度也不同。通过美日消费信贷业性个人信用机构组成的信用局制度;而日本消费信贷则是会模式的对比研究,借鉴他们的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员制模式,体现为银行协会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中心制度。两的快速发展。国的消费信贷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差异。一、美、日消费信贷发展概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消费信贷在美国产生得很早,在英属殖民地时期就出现了
4、(一)从个人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看赊购形式的信用消费。以后又出现了较为完整的购买信用体美国消费信贷是以个人征信制度为基础的,这个制度的核系,在1807年首先被应用于家具的购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信心是消费者信贷报告机构。消费者信贷报告机构专门从事消费贷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社会进入城市化及工业化时代者个人信用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量化分析、制作和售后服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美国信贷消费水平达务。目前,美国最大的消费者信贷报告机构有三家,俗称三大征到了第一个高峰。二战中,美国的信贷消费一度出现了衰退。但信局或信用局(Cre
5、ditBureau),即益百利公司(Experian)、环联战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信贷也开始逐渐恢复,不仅很公司(TransUnion)和埃克非公司(Equifax)。这三大信用局联系快达到了战前的水平,而且比战前有了更大的发展。经过长期分布全国的1000多家地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收集了全国50的发展,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体系健全、制度完备、规模庞大,个州2亿多消费者的信贷资料,主要为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成熟而又高效的消费信贷体系,成为世界上消费信贷相当发达公共机构提供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它们控制了美国消费信贷的国家。消费信贷作
6、为人们的一种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已经服务中所需要的大部分征信业务,每年出售大约6亿多份个人渗透到美国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之中。美国约1/3的消费消费信用信息报告,每月进行20多亿份信用信息的处理工作,是信贷方式,75%左右的家庭欠有金融债务。消费信贷对美国每年的营业额超过百亿美元。它们提供的是纯商业性的个人征国民经济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服务,以赢利为目的。美国独特的信用局制度为消费信贷奠日本是一个具有个人信用传统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个人定了基础。信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虽然日本很早就开办了消费信贷业日本个人信用信息机构体系由5大
7、机构组成,即银行系列务,但是现代消费信贷的发展是从二战后开始的,而真正将消的全国银行个人信用信息中心(KSC),以信贩公司和厂商系列费信贷业务规范化、制度化还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信贷消费公司为主要会员的CIC,消费者金融系列的全国信用当时,开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发展信贷业信息中心联合会(全情联),跨行业外资企业为主的CCB以及务,而是银行为吸揽存款和开发新的业务品种而推出的。经过新成立的“横向网络”。信用信息中心采取会员制。全国银行协半个世纪的发展,日本由一个消费信贷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会的会员主要是银行、信用
8、金库、信用工会、农协等金融机构和成为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称的消费信贷大国,目前已形成了一银行系统的信用卡公司、信用保证公司等。信用信息机构的信【收稿日期】2005-02-28【基金项目】西南大学科技基金项目资助(SWN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