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

ID:41188428

大小:6.00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8-18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_第1页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_第2页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_第3页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_第4页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潺潺(chán)勘(kān)探矻矻(kū)热忱(chén)啃噬(shì)分蘖(niè)熨(yù)帖籼(xiān)稻2.辨析字形鹜wù趋之若鹜粼lín波光粼粼骛wù心无旁骛鳞lín鳞次栉比蝥máo斑蝥遴lín遴选忱chén热忱勋xūn功勋沈shěn沈阳陨yǔn陨落枕zhěn枕木殒yǔn殒身3.词语释义①心无旁骛:心里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骛:追求。②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琼:美玉;宇:房屋。③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意思。现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2、。翼翼:严肃谨慎。④朝思暮想:早晚都想念。形容时刻想念。⑤嫣然而笑:形容女子笑得很美。嫣然:笑得很美的样子(指女性)。⑥灯红酒绿: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⑦情有独钟:对某一事物特别喜欢。钟:汇聚,专注。⑧啃噬:撕咬。噬,咬。a.(用字、用词)贴切;妥帖。b.心里平静。c.舒服;舒适。知人论世关于袁隆平袁隆平,江西德安人。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195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吴文俊获得

3、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风采关于祁淑英祁淑英,河北滦南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河北省直机关干部业余大学中文系。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河北青年报》编辑、记者,《河北日报》编辑、记者,《河北青年》杂志总编辑,花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编审。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唐山大地震记事》、《废墟》,报告文学集《妈妈,五丫对您说》,长篇传记文学《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袁隆平传》等。1.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提示】内容分析:本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5),确立找“野败”的目标。第二

4、部分(6~19),寻找“野败”。第三部分(20~22),决心抢占杂交水稻领域的最高点。第四部分(23至结束),找到“野败”。整体感知【提示】本文描画了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寻找“野败”的艰辛历程,从中表现了他和他的助手不怕艰辛、积极进取、勇于突破、认真执着的治学精神和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2.主题归纳1.文中对辛弃疾的《生查子》一词做了详细、具体的分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目的是为了展示袁隆平的强烈的爱国热枕。因为袁隆平非常喜欢这首词,而这首词又恰恰抒发了词人要拯救祖国的伟大抱负,那么袁隆平的胸襟可见一斑。从结构上来说,作者这样安排

5、就引出了下文,为展示袁隆平那种一定要“抢占世界的制高点”、“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热情作了很好的铺垫。文本探究2.作者在文中用一段“心灵的对话”来表现袁隆平的心情,请结合课文做简要分析。【提示】非常形象地体现出了袁隆平得到“野败”时那种欣喜和喜悦之情,并把这种感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用这种写法来形容更加新颖别致,吸引读者,表情达意更加深刻。3.本文有大量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试举例加以说明。【提示】本文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具有衬托作用。如文中的第7、8段,以环境衬托人物愉悦的心情,反映袁隆平等乐观的精神——将单调枯燥写成了趣

6、味盎然的生活场景。12~14段的环境描写,反映了袁隆平对工作的执着精神,为工作而献身的精神美与环境的美相谐调。第30段的景物描写表现出冯李二人见到“野败”前急切而激动的心情,第31段用拟人手法反映袁隆平对“野败”的情有独钟。重点剖析1.本文是如何刻画袁隆平这一形象的?试作分析。【提示】本文是运用多种描写手法,通过记叙寻找“野败”的过程来刻画袁隆平的。确立寻找目标,表现了袁隆平积极进取、勇于突破的精神。寻找过程,表现了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不怕艰辛、勤奋工作的爱国主义精神。决心抢占制高点,为祖国争光,表现了他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找到了“野败”后的表现,写出

7、了袁隆平谦虚、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全文刻画了一位不怕艰苦、勇于进取、勇于突破、认真执着的科学家形象。2.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提示】情景描写性语言较多,语言优美。写寻找雄性不育材料时,茫茫荒野,环境艰苦,潺潺的泉水、清凌凌的溪水又增添了无限情趣,运用的象声词、迭词读来朗朗上口。写月光下的稻田,把稻田比作绿毯、将月光比作白纱形象可感,朦胧虚幻、特点鲜明。又如写袁隆平去看那棵野生稻时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稻子,使其人格化,形象鲜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