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4)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4)

ID:41173911

大小:7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8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4)_第1页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4)_第2页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4)_第3页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4)_第4页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4)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4)土地整理政策文件8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8.1  农田防洪一般规定农田防洪频率重现期采用5年一遇,24小时暴雨强度、24小时排出,主要用于指导梯田防洪设计和农田内部的防洪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边沟、背沟)、排水口设计等。8.2  农田林网工程8.2.1  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是为了发挥保护农田、改善环境的作用而建。农田防护林布置应根据项目区地形、气候条件、风害程度、土地利用情况和农田防护要求确定。在我省风害程度大的山丘区,应该根据项目区地形、气候条件、风害程度和农田

2、防护要求进行农田防护林设计。而我省成都平原区,人多地少,则要根据土地利用情况、宜林地的分布和面积以及农田防护要求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工项目中,农田防护林布置较多的是沟、渠、路、村“四旁”林。标准中制定了进行农田防护林设计应遵守的规定,包括林带走向、林带结构、树种选择与密度搭配、苗木及栽植质量等要求。1.林带设置1)林带走向农田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防风,因此,选择防护林区位置时,主林带应最好与主害风方向垂直,偏角宜小;副林带则最好垂直于主林带。安排农田防护林带走向时,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山丘区分水岭或坡面林带尽量与等高线方

3、向一致;平原区尽量与灌排系统和交通路线方向一致,林随水走,林随路行。2.林带结构布置林带结构时,主要选择透风结构类型和疏透结构类型两种较适合农田防护林的林带结构类型,可以满足我省成都平原区和山丘区农田防护需要。3.树种选择与密度搭配树种选择要根据适地适树、防护效益好、有一定经济效益和景观效应等原则选择树种。梯田埂坎宜大力栽植经济树种,发展地埂经济。田边到林缘的距离、林带行数、林带行距、株距要因地制宜确定。4.苗木质量苗木质量是确保造林成活的关键,要求选1~2年生的壮苗, 严格执行掘苗、选苗、包装、运苗、栽植等技术措

4、施。8.3  岸坡防护工程8.3.1  适用条件岸坡防护工程主要布置在河流、溪沟、沟谷有滑坡和横向侵蚀的崩塌危险地段,以保护农田安全。岸坡防护工程仅是一段地段,因此,正确规划和确定需要保护的岸线地段是非常重要的。8.3.2  工程等级和防洪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护岸工程的工程等级为5等5级,防洪标准指工程段岸坡洪水为重现期10年一遇。8.3.3  结构分类护岸工程一般分为护坡与护基(或护脚)两种分部工程。护坡一般位于河床以上,护基(或护脚)一般位于河床以下。8.4  坡面防护工程坡面防护工程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生物措

5、施指水土保持林草种植,工程措施包括坡改梯、截水沟、蓄水池、蓄水窖、沉沙凼、排水沟以及附属的跌水和陡坡。这些设施都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8.4.4  蓄水池蓄水池适宜在无条件兴建骨干水利工程的山丘地区修建。规划选址时,着重注意在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地质条件和有灌溉需求的地方修建。蓄水池深度一般在4.5m以下,池壁厚度必须保证稳定和防渗要求。8.4.5  蓄水窖蓄水窖是为解决山丘区浇灌或人畜饮用水困难,适宜在缺水、蒸发量大、雨旱季分明、降水相对集中、无条件兴建骨干水利工程的地区修建。有人畜饮用水作用的水窖应重视水质,远离

6、污染源。8.5  沟道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包括沟头防护工程、沟谷整治工程。沟头防护工程与整治面蚀的坡面防护工程一致。谷坊、拦沙坝用于山丘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区侵蚀沟谷的整治,通过筑坝拦沙,以保护、抬高沟道侵蚀基面,达到整治沟壑水土流失、造田造地的目的。本省有一些土石山区,适合这一工程措施。谷坊和拦沙坝的坝址选择及坝型应进行多种方案比较。9  农村居民点工程本标准主要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并结合四川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和农民新居工程

7、建设实践编制,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对我省特别是成都平原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标准所指农村居民点工程是指为消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现有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分散、占地范围严重超过国家标准、缺乏公共配套设施、居住环境差等弊端,通过拆迁腾地和居民的适度集中,来达到节约用地、新增耕地,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而实施的农村居民点迁建工程。9.1  农村居民点规模分级9.1.1  本标准所指农村居民点是指镇以下的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

8、村庄,按地位和职能划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两个层次。其中,中心村具有带动附近其它行政村和基层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设有较齐全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也是本村的公共活动和管理服务中心;基层村在我省又称为“聚居点”,是村民生产生活的相对集中地。9.1.2  本条详细规定了我省不同工程类型区农村居民点规模级别标准。农村居民点规模指的是农村居民点人口规模和农村居民点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