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随心动心随我动

文随心动心随我动

ID:41173686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8

文随心动心随我动_第1页
文随心动心随我动_第2页
文随心动心随我动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随心动心随我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语教案:文随心动心随我动——跳远训练与作文课的整合212321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校巢红方教学目标:1、体育课与作文课整合,让学科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整体效果。2、通过体育课的观察、实践、议论、小结,为学生作文提供感性、丰富、具体生动的材料,激发作文的兴趣,积蓄作文的素材。3、作文课让学生畅所欲言,既是口语训练,又是作文的准备,同时还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跳远水平)提供了感性的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一、)体育课:放飞学生的思维一、准备过程:1、整队,汇报人数      2、准备运动二、教学过程:1、示范:选派男、女各一人示范跳远,其他同学观察动作。2、指名说一说:

2、学生跳远的动作。(好词佳句交流,为作文中下水平的同学提供范例。)3、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1、)激发兴趣:(作神秘状)在这之前,巢老师已有多年不做体育老师了,也多年不跳沙坑了,你们想见识一下巢老师的“十年第一跳”吗?(故意夸大言辞,善意设“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及好奇心。)(2、)随意交流:说一说老师的动作、样子和你的感觉。(随意说,可长可短,可褒可贬)4、分组跳远,男生组与女生组互相观察。要求:1、不能犯规,必须踩踏板。2、观察谁跳得最好,谁跳得“最难看”。(预设话题,为交流、作文打基础。)5、小结第一次跳远:为什么犯规?为什么跳不远?(交流学生的心理体验

3、。)6、第二次跳远,教师准备:用小木棍横在踏板前,给学生跳远的心理、动作产生影响。(1)第二次跳远训练(2)说一说:这次跳远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能不犯规,跳得更远了?三结束部分:1整队2小结:本次跳远训练你有哪些收获、感受?(二)作文课:让作文随心灵一起跳跃一、导入:上节体育课,同学们有收获吧?我们再来一起交流一下上节课你感到有趣的事吧。二、交流:1、上节课,谁跳远跳得最好?谁跳得最“难看”?描述一下。(在自由畅谈的气氛中,调皮的学生大胆地说到老师跳得最“难看”,班级里顿时哄笑了起来,气氛也更活跃了。)2、同学们说老师的“十年第一跳”最难看,那就请同学们具体评论一下

4、。3、老师心理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第一次老师要求你们踏板,有些同学偏不踏板?(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可以充分地说出心理感受。)1、为什么老师在踏板前拿一个小树枝,你们就能不犯规,并跳远了?2、、让学生充分表述,交流。(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抓住感兴趣的议题多说多议,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三、小结:体育课上,在跳远方法技能或其他方面,你有什么收获感受呢?(勇于尝试,不怕困难等)四、作文:你们愿意把这节有意义的体育课写下来跟大家分享吗?抓住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好作文我们将打印出来供大家分享。五、开始作文草稿。设计意图及反思:一、抓兴奋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去说写。学生对

5、于作文的“恐惧”往往在于让他们闭门造车,冥思苦想去挖掘作文题材,而这是一般作文训练课的通病。由此,学生硬着头皮搜肠刮肚,结果写出来的东西无病呻吟,写作积极性也日渐消磨。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给学生创造或让学生创造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作文素材,将激发他们的作文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本节整合课,有机地融作文训练于体育课中,体育课上有观察、交流、小结,提高了体育品味,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融作文(说)的过程于其中,为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自然的氛围中作文起了很大的作用。本节课,首先教师创造了一个民主的氛围,并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抓住学生兴奋点,激发他们说、写的

6、兴趣,如:看一看老师的“十年第一跳”怎么样?谁跳得最好,最“难看”?为什么老师要求不能犯规,你“偏要”犯规?这些问题,或夸张,或明知故问,激发了学生说、写的兴趣,为学生具体观察、说话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扬共鸣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内心体验。“言为心声”,作文要培养学生写出内心的体验、感受,要能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写出心声,写出独特的东西,长期以往,学生的作文才会具有灵性,写出个性。由此,我们要提供他们体验、参与的过程,要提供他们自由挥洒的空间,学生才会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本节整合课,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学生经历了“观察——尝试——交流——跳好”的过程。有生

7、活实践的积累,同时学生对于“为什么自己偏会犯规?为什么老师横了一根小棒就不会犯规,反而能跳好、跳远?”这些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及表达的欲望,他们就能把跳远这一过程的动作、心理写具体,写出内心独特的感受。作文整合尝试,也许有着更诱人的前景,愿与各位同行在探索中共同分享其中的快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