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68451
大小:2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8
《给学生一片蓝天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给学生一片蓝天,让创新活跃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维度,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就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
2、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是教学设计过于细密,甚至连学生该用怎样的句式、用哪几个词语来回答都预先替学生设计好了,简直称得上是天衣无缝。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中,执行得又过于死板,教学变成了教师一厢情愿地演示自己设计的教案,千方百计地牵着学生往那一条道上来,来不得一点变通,容不下一丝意外。学生的思维稍逾常规,回答稍偏教路,教师急急地点拨引导,坚定不移毫不动摇,根本没有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也没有学生主动创新的余地。于是课堂教学在平淡中一帆风顺,实则丧失了其应有的活力和灵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该给学生预留探索创新的时空,要创新“海阔凭鱼跃,天
3、高任鸟飞”的环境,让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精简教学环节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解题,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正音、正字、解词然后划分段落,分析课文,概括中心。有些教师每篇文章都这样教学,不肯漏掉任何环节。其实这样面面俱到、环环不漏的教学,往往会蜻蜓点水还挤占了学生主动创新的时空。因为在这面面环环中肯定有一些内容是老生常谈,缺乏新鲜感,学生听来有耳无心,也不必怎么动脑筋,连思维都难以集中,更不用说创新了。因此,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有吸引学生思考的亮点,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突出教学主线,
4、科学地简化教学环节,特别是要削减那些浅表性的活动,改变教学中的刻板呆滞状态,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只有流动的思维,才能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如一位教师教学《林海》一课时,着重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了解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特点。二是紧扣关键句子,理解人与山的密切关系。三是激发学生想象,领会大兴安岭“兴国安邦”的含义,整个设计教程简洁,主线突出。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时间用来阅读、思考、质疑、解难,不但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得到落实,而且学生学得主动。课堂上,学生如果懂了,他的思维就要向纵深展开,而教师如果还是喋喋不休地讲,等于拉住他的思维不让其
5、往高处走、深处流,学生的创新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支撑和发展的机会。 二、合理安排提问的解答距 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答的过程,称为解答距。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深浅把问题分为四个等级。一是微解答距,学生看书即可解答。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外表、神态?”,“我 看到这情景,心里怎么想的?”等提问内容,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二是短解答距,大体与课文内容有些变化,不是照本宣科回答问题。如问:“从邱少云的动作行为看,他是怎样一个人?”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概括才能得出他是一个严守纪律,视死如归的战士。三是长解答距,它
6、需要通过理解综合有关知识来解题。如问学生“是什么力量使这位年轻的战士在烈火烧身的巨大疼痛中坚强的忍受下来?”学生需要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四是新解答距,要求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答,答案有一定的创造性,有较高的难度。如变换角色,当时烈火烧身的是你,你将怎样想、怎样做? 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智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一个微解答距、短解答距的问题,要求学生静心听,齐声答,而且希望学生都按教师事先想好的答案来回答,就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所发展的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应答性行为”,与我们所要培养的具有主动
7、创造精神的“探究性行为”的人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适当提高解答的等级,多设计一些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的提问,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有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循序渐进,提问的解答距始终控制在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或者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把较长解答距的提问分解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依靠学生的努力,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 三、多角度、多元化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精简课堂的提问,适当延长提问的
8、解答距,并不是意味着教学设计变得粗线条了,因为在这疏旷的背后,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的主动探究思考,是以学生创新的细密来充实教师提问的疏旷。 1、预留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