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第四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2、上册课文导入提起唐朝大诗人李白,我想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李白的诗歌呢?我们曾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今天呢我们要学习一首李白送给友人的七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3、上册学习目标1、诵读背默;2、说诗句的大意,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
4、感情;3、赏析名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5、上册作者简介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6、上册写作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
7、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8、上册古诗分类古体诗古诗五言绝句:简称“五绝”近体诗绝句(四句)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言律诗律诗(八句)七言律诗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9、上册诗歌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
10、停地哀啼,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11、上册诗歌赏析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1、标题解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
12、夜郎/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13、上册诗歌赏析写“杨花”、“子规”是写景兼点时令暮春。“暮春”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叫声凄凉哀婉,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这两个景物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和关切之情。2、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14、上册诗歌赏析此句直接叙事。“闻道”,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关心。“过五溪”,见被贬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现出诗人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同情与关心。3、闻
15、道龙标过五溪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愁心: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为何托与明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16、上册整体感知1、本诗表现手法。以景传情3、从哪些诗句看出龙标之地荒凉?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2、诗歌第二句“过五溪”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含有悲痛之意,将作者同情好友旅途艰辛
17、、贬所荒凉的情景突现出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18、上册整体感知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1、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2、浪漫主义写法,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19、上册总结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他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
20、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感情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21、上册课后作业1、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2、预习下面两首古诗词。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22、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