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

第三章 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

ID:41166519

大小:2.92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8-18

第三章 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_第1页
第三章 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_第2页
第三章 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_第3页
第三章 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_第4页
第三章 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 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货币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一是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二是货币供给是具有内生性还是外生性?三是货币政策具有有效性还是无效性?本章可用五学时(多点时间讨论)3.1对货币中性理论早期研究的历史线索一、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基本范畴(一)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定义美国著名的货币理论家劳伦斯.哈里斯曾经提出过一个标准的定义:“如果在由名义货币供给变动所引起的最初均衡破坏之后,新的均衡是在所有的实际变量的数值和货币供给变动之前相同时而达到,货币就是中性的。当模型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时,货币就是非中性的。”对于哈里斯定义,可做如下解释:1

2、、若货币供给变动(增加或减少),并不改变实际经济变量,如投资、消费、产出和收入等,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货币就是中性的;2、若货币供给变动(增加或减少),改变了实际经济变量如投资、消费、产出和收入(无论增加或减少)等,货币就是非中性的。(二)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区别: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仅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还是会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消费、储蓄或投资行为的变化)的变动。(陈P26)货币中性和超中性(汉达P79)?二分法?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区别最后插入我国学界的相关理论观点(楚P32)ysIc(不变

3、)=f(Ms)中性ysIc(变动)=f(Ms)非中性(三)古典经济学的货币中性论1、威廉.配第的货币脂肪观2、约翰.洛克的货币齿轮观3、约翰.穆勒的货币机械观(崔P46)(三)古典经济学的货币中性论(崔P46)4、亚当.斯密的货币功能观(1)历史背景与生平(2)《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3)货币观:“货币是流通的大轮毂,是商业的大工具。”是“通衢大道”。轮毂—轮子—火—普罗米修斯—马克思—蒸气机(牛顿与瓦特)—硬件与斯密的软件。3.2货币中性与两分法的形成一、萨伊的货币中性论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生产会自行开辟销路。(

4、过剩供给为零)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转瞬即逝。(徐P37陈P24)nXS∑PXii=0i=1二、李嘉图的货币中性论基本观点:收入、就业、实际工资、实际利率、储蓄、投资等实际变量不会根据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受影响。(楚P16)古典二分法: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独立分开。三、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零阶齐次性)在物物交换经济(模型)中,“货币其实是多余的”货币存在既不有助于也不有碍于经济的全面均衡。(教96陈P30)n+1XD∑PXii=0i=1四、传统货币数量说(1)近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中性思想MV=PTM=kPY结论:货币是中性的。庇古:货币

5、只是在覆盖实体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一式三论:货币数量论、中性论、两分法五、两分法(陈P30)1、货币中性论将统一的经济体分为货币面与实物面两个相对独立的侧面。2、货币数量论给出了绝对价格水平的决定,但没有给出相对价格的决定;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给出了相对价格水平的决定,但没有给出绝对价格的决定。这样,经济学被分为:货币理论,货币需求函数问题价格理论,商品需求函数问题3、两个价格体系(产品市场、货币市场两个利率)(教20、24)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4、两分法的要害在于否定货币经济的存在,否定货币对实物经济的实质性影响。3.2现代货币中性论

6、的理论观点一、威克塞尔特殊的货币中性观(一)产生背景(王28徐174)(二)主要内容(王28)1、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多变的量2、仅就媒介职能而言,货币是中性的但就储藏职能而言,货币是非中性的(媒介资本的积累与借贷,促进储蓄向投资转换)3、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教21)4、累积过程理论如果货币利率小于自然利率,就会形成累积性扩张过程:低货币利率—投资增加—生产者等货币收入增加—消费品价格上涨—资本品价格上涨—投资需求增加—货币利率提高的循环,直至两种利率相等时为止;反之就会形成累积性收缩过程。5、结论(王29)(1)货币既是中性的,

7、又是非中性的。(2)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一致时,货币既是中性的,经济保持均衡状态。(3)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实现均衡,必须由政府干预。6、评价:结束“二分法”局面,提出国家干预的必要,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二、帕廷金的“实际余额效应”货币中性论(一)产生背景(王30)1、背景2、将希克斯IS-LM模型改建为一种由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组成的“四市场宏观经济模型”并将“实际货币余额”引入市场,阐述了财富存量变化对各市场需求函数的影响即“实际货币余额效应”。(二)主要内容1、实际余额效应概念(教P98)2、实际余额效应原理

8、(教P102)3、经济运行四个阶段:一阶段:M0不变,P0不变,现余(现有货币余额)=期余(期望货币余额);二阶段:MS↑,tM0↑,Y↑,现余(现有货币余额)>期额(期望货币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