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护理规范和标准

专科护理规范和标准

ID:41160522

大小:250.00 K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8-17

专科护理规范和标准_第1页
专科护理规范和标准_第2页
专科护理规范和标准_第3页
专科护理规范和标准_第4页
专科护理规范和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科护理规范和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科护理规范和标准一、除颤技术  (一)目的  纠正患者心律失常。  (二)实施要点  1.评估要点: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况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2.操作要点:  (1)迅速携除颤器及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至患者旁。  (2)监测患者心律。  (3)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涂抹均匀。  (4)确认电复律方式为非同步方式,能量选择正确。  (5)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压力适当。  (6)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实需要除颤,充电后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  (三)注意事

2、项  1.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  2.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者间接与患者接触。  3.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4.动作迅速,准确。5.保持除颤器完好备用。二、心电监测技术  (一)目的  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  (二)实施要点  1.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2)评估患者皮肤状况。  (3)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4)评估患者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2.

3、操作要点:  (1)检查监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  (2)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  (3)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测仪导联线上,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  (4)选择导联,保证监测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相应合理的报警界限。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  (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3)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病情,

4、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  2.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3.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  4.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5.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6.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7.停机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三、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用呼吸机)  (一)目的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

5、态。  (2)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  (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  (4)打开冲洗水瓶。  (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

6、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8)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管。  (9)吸痰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0)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体位。  (三)注意事项  1.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  2.注意吸痰管插

7、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  3.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  4.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  5.冲洗水瓶应分别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用。6.吸痰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立即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四、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一)目的  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

8、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意识状态、吸氧流量。  (2)向患者解释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3)评估局部皮肤或者指(趾)甲情况。  (4)评估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  2.操作要点:  (1)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